你賺年終18個月 我賺股利也不差 (2015-03-26 Money錢雜誌 文/劉宗志)
金融股常被視為政策作多、護盤指標,雖然登場扮演主流的機會不多,這幾年股價表現也不突出,但評價低估的背後,代表有強勁獲利的支撐,中長線可考慮投資。
金融業獲利再創新猷,員工的年終獎金也領到手軟。以龍頭國泰金(2882) 為例,表現績優的員工年終超過12個月,富邦金(2881)績優員工最高更可拿17∼18個月, 玉山金(2884)績優員工年終也上看10個月。
金融業平均年終獎金在4∼6個月之譜,只要是資深員工或是小主管,加上年終獎金後,一般年收入破百萬元不是問題,羨煞其他行業的上班族。
高年終獎金的背後,代表了金融業這幾年來的高獲利。根據金管會統計,整體金融業2014年獲利約5022億元,其中以銀行業最賺,去年獲利3328億元,占整體金融業獲利的6成以上;壽險業獲利1200億元居次,然後是證券業286億元、產險126億元、投信業60億元,期貨業賺22億元最少。金管會粗估,2015年金融業整體獲利可再成長5∼10%。
雖然荷包賺飽飽,但獲利似乎沒有反映在股價上,去年上市金融類股指數收在1082.86點,年漲幅僅2.76%,相較大盤去年收在9307點、年漲幅8.08%,金融股表現明顯落後整體上市公司。多數金融股股價並未反映獲利成長,這點從不少金融個股的本益比(PE)連10倍都不到可以看出。
去年大賺5千億元 本益比卻不到10倍 根據證交所資料, 目前本益比在10倍以下的金融股,包括元大金(2885)、三商壽(2867)、臺企銀(2834)、遠東銀(2845)、富邦金(2881)、旺旺保(2816)、聯邦銀(2838)、永豐金(2890)、台新金(2887)、台中銀(2812)、京城銀(2809)、中信金(2891)、安泰銀(2849)、新產(2850)等14檔,其中有8家公司的股價淨值比連1倍都不到。
此外,台新金、聯邦銀、台中銀、永豐金、遠東銀、元大金的殖利率都在5% 以上,新產、安泰銀、京城銀、臺企銀也有4%以上的殖利率表現。為何獲利好,本益比卻這麼低?其實,金融股在景氣好時本益比常偏低,景氣差時反而飆高。舉例來說,2010年金融股獲利不佳,不少個股的本益比就高達30倍以上,像是國泰金每股盈餘不到1元,但是當年度的股價高低點為42元至61元,由於獲利衰退,導致本益比一度大幅度拉高至上百倍。
而當景氣佳、獲利好時,金融股本益比反而下降,國泰金2014年稅後盈餘高達49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每股盈餘也有3.94元的高水準,但是以目前股價不到50元來看,本益比反而掉到10幾倍。
元富投顧研究襄理梁立人指出,金融業屬於景氣循環產業,長線來看,獲利狀況會隨著景氣變動,有時獲利很好,有時又被壞帳拖累導致獲利低迷,甚至虧損,由於獲利狀況不是太穩定,因此一般法人看金融股常以股價淨值比(PB)的角度切入,而非本益比。
高殖利率、低PE 買進不吃虧 不過,不管是股價淨值比或是本益比,法人最關注的還是個別公司的營運軌跡,如果營運、獲利表現相對強勢,對未來展望也看好,中長期股價就有提升空間,差別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另外,部分壽險股帳上有龐大的不動產部位,潛在的重估增值利益可觀,其他如保單契約價值提升,法人也會把這部分的「增值」納入考量,因此部分金融股的評價會有高於同業的現象。
對法人而言,各別類股都有各自的本益比評價,類股裡的次族群也有各自的評價區間,因此銀行、證券股都有股價淨值比偏低的狀況,至於本益比會不同的原因,主要就是次族群各自有評價區間。不過整體來說,多數金融股的評價似乎都偏低。
雖然金融股評價普遍有偏低現象,但是法人認為不合理的現象不會一直持續下去,一旦有題材點火,類股就有「補漲」機會,例如併購題材或是升息題材。而今年最值得注意的是第2季以後,如果美國升息的態勢更為明確,未來銀行業將有存放款利差擴大的想像空間,屆時有機會吸引資金點火。
此外,銀行股或以銀行為重要獲利來源的金控,這幾年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 多有10%以上表現,保險、證券業獲利也有明顯改善,尤其近幾年的股利(股票加現金)水準不錯,不少個股殖利率動輒7% 以上,從獲利能力、ROE、PB、PE、股利殖利率等角度來看,股價似乎都有被低估現象,中長線的投資人可以逢低買進,有機會賺股利,也賺價差。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NO.90 2015年0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