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常見眼疾如何預防及治療 蔡景耀說分明 (2019-12-19 理財周刊 文.洪寶山)
眼睛又稱「靈魂之窗」,凸顯出雙眼對於人類的重要性。根據調查,台灣與全世界國家相比,高度近視的總人口數可說名列前茅,在亞太地區堪稱為「近視王國」。政府及相關單位也致力於改善國人對眼疾的預防及衛教宣導,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最新調查顯示,國人一天使用3C產品的時間長達九小時以上,由此可見,扣除睡眠有五成時間皆對3C產品不離不棄。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醫務長蔡景耀呼籲,民眾在日常生活習慣及用眼方式皆會影響到眼睛的不適感及眼睛疾病的發生,千萬別忽視眼部些許的小問題,尤其是高度近視更容易引發出不同眼睛疾患,如: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病變、黃斑部病變等,如何預防及治療成為一門學問。
眼球結構與各疾病的密切關係眼球可區分為前中後段,最前段為「眼角膜」是第一道最重要的組織,也是隱形眼鏡的接觸面,若視力模糊需做近視雷射手術也是在此部位更換角膜。眼角膜後中段為「水晶體」,與老花、白內障等疾病有直接關係。倘若眼睛內在壓力太高影響視神經,造成視野不清楚容易變成青光眼。最後段深處為「視網膜」,涵蓋視神經纖維及血管組織。綜合以上組織匯集成為一條視神經從眼球後方連結至大腦,使人們看見影像。
從白內障來看,因眼球之水晶體混濁影響視力,一般六十歲以上民眾就有五成左右罹患白內障,盛行率偏高,但並非罹患白內障視力就會模糊,須依據症狀嚴重程度及混濁部位而定,假如在白內障初期,病患可透過調整眼鏡或改變生活習慣改善及克服症狀。倘若矯正視力低於○.五以下影響日常生活品質,醫生將建議手術治療方能治本,且可恢復至以往九成的正常視力,也因當今醫療技術的進步,民眾不需擔心手術成敗的問題。
不過白內障屬於水晶體蛋白質的氧化,如同老年化是一種退化,平時補充抗氧化食物及維他命攝取,可幫助白內障的病程減緩,例如:地瓜、地瓜葉等綠色蔬菜及水果。另外,抗氧化維他命可從維他命B群或是維他命A、維他命E、維他命K等攝取,但因為脂溶性的維他命攝取量不可過多,還是需要遵照醫師的指示才能安心且正確服用。
而國內白內障的治療,政府針對全民健保提供國人完善的醫療資源,目前符合門檻條件均可健保給付。不過蔡景耀補充,據健保統計分析,二至三成患者會選擇自付差額的「特殊功能水晶體」,其餘七成以上患者則使用全民健保提供的「一般功能人工水晶體」,兩者皆有品質保障及符合安全檢測,但最大的差異就在於特殊功能水晶體可補足一般人工水晶體無法調整的散光,如同眼鏡有多焦功能,而水晶體亦是如此,配合自身需求與醫師討論讓雙方達到共識。
避免增加「視網膜」 衍生出的疾病因素視網膜病變已成為無國界的眼部疾病,過去視網膜病變較常出現在長者身上,原因在視網膜會有老年性退化的症狀,蔡景耀舉例說明,如同相機底片經過長期曝曬與使用,底片色素會產生變化,套用至眼睛結構,眼球後半部的視網膜可比喻為底片,而視網膜組織內部中心點稱之「黃斑部」,負責九○%的視力及色彩變化,若發生病變即直接影響人們視力。
如今罹患黃斑部病變已不全然為長輩的專利,可能發生於任何人身上,尤其具備以下特徵的民眾需特別留意。首先,長期吸菸及接觸二手菸者,菸品當中的尼古丁物質對血管造成影響,而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的民眾亦是如此,因為視網膜組織內含豐富血管,若血管硬化及循環不良等,會增加病變的發生機率。
再者,糖尿病患者引發視網膜病變的機率也較高,血液內的血糖指數若太高也會影響視網膜導致微血管阻塞,成為所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最後,使用3C產品等設備,長期透過藍光或紫外線照射讓眼睛受損,提高罹患黃斑部病變的風險。因此,蔡景耀呼籲民眾,年齡增長無法改變,但能藉由調整日常生活習慣降低眼睛疾病的罹患率,亦是保護眼睛的最佳辦法。
說到民眾視網膜病變的好發因素,不可不提的另一族群「高度近視者」,台灣高度近視民眾佔三至四成左右。在前兩年,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WHO)將近視度數調降成五百度為高度近視者,必有其中的道理及用意,為了就是提醒社會大眾高度近視的嚴重性,且容易誘發各種眼睛疾病,若能提早檢查及發現病症,就能早期治療而保持正常視力。
「黃斑部病變」就在你我身邊其實黃斑部病變在年長者身上屬於自然老化的現象且相當常見,在病變初期,眼前直線條會變成歪斜的曲線,有如鏡面上殘留一滴水珠,透過鏡面物品看似變成彎曲不齊。經過一段時間後,症狀嚴重則開始出血,使得眼前色彩不如以往的鮮豔,視野變得灰暗不清,最後出現黑影遮擋眼前視野。蔡景耀表示,若出血後不治療,幾乎兩年內可能達到失明的標準,根據過去資料統計,在台灣每十位長輩有一至二位罹患黃斑部病變,與白內障及青光眼相比影響甚大。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可分為兩種,乾性老年黃斑部病變,反之,為濕性老年黃斑部病變。乾性症狀是眼球黃斑部的色素上層功能退化導致視力模糊,目前無有效的根治方法,可避免紫外線、藍光等大量長期曝光,及補充葉黃素,增加黃斑部內的黃斑色素,來緩解退化程度。但濕性較乾性老年黃斑部病變的症狀嚴重許多,人數佔黃斑部病變當中近二成左右。一般在視網膜上包含多條微血管,若嚴重出血或滲水就必須雷射及藥物治療清除新生血管。治療後,視網膜將能慢慢恢復為正常視力。
當然,民眾除了定期至醫院檢查之外,還可自行在家檢查,透過阿姆斯勒方格表(AMSLER GRID)來自我評估黃斑部功能,此表如同圍棋盤一般由直橫線組成,將圖表放置於眼睛前方三十公分左右,單眼直視中央黑點,觀察上下左右方格的直線變化,假設出現扭曲且模糊不清的症狀,可能就是黃斑部病變早期的特徵,需要請視網膜專科醫師做細部檢查及治療。
同時,蔡景耀也明白民眾在手術治療前的擔憂,提到國內衛生福利部積極推動「醫病共享策略」,言下之意,在進行各種醫療決策之前,醫生及病患需要共同協調討論,彼此交換資訊,病人提出個人想法及價值觀,醫療人員則提出相關實證資料,以上兼具溝通、尊重及知識性交流,達到最佳的治療選項及醫療決策。
守護你我的眼睛健康,蔡景耀解釋,「民眾對於眼睛的疾病,可說熟悉也可說是陌生。」時常忽視眼前的小症狀,甚至一致認為是老花眼造成,卻不了解其實是視網膜病變導致的。據眼科醫學會調查,每年中老年人定期檢查的人數只有三至四成,若缺乏定期檢查可能會錯失治療的黃金期限。他建議五十歲以上民眾,每年定期檢查一次,做完整的檢查有三部分:一、視力檢查;二、眼壓檢查;三、眼底檢查。保持以上三合一檢查才是正確的預防觀念!
蔡景耀
現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醫師暨副院長、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兼任教師,連續三年榮獲陽明大學學生網路教學評估優良教師,並榮獲臺北市醫師公會第二十四屆「杏林獎」。其專業領域主要為臨床眼科學、近視防治、高齡照護、公共衛生、流行病學以及智慧醫療。
現任職務: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醫師暨副院長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醫務長室/眼科部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助理教授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專科醫學會委員會委員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榮譽秘書長
.國際整合照顧學會秘書長
.中華民國愛盲協會副秘書長
.臺灣視網膜醫學會理事
.台灣眼整形美容重建手術醫學會理事
.社團法人台灣全人照顧協會理事
學歷: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
.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
.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博士
個人簡歷: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秘書長
.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專科醫師、視網膜臨床研究員
.美國白內障與屈光手術學會國際會員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Shiley眼科中心訪問學者
※理財周刊1008期更多精采文章: ◎發行人語>單身經濟大商機
◎封面故事>聚焦IC設計與生技成長股
◎理財我最大>眼疾該如何預防 蔡景耀告訴你
◎理周幫幫忙>台股站穩一萬二 教你算出主力成本
◎理周幫幫忙>秒懂台幣狂升原因 找到切入商機
◎房市觀察>無殼蝸牛運動30週年(一)
◎房地產會客室>無殼蝸牛運動30週年(二)
◎產業脈動>台灣新創「Poseidon Network」分布式區塊鏈存儲加速平台
◎理善大家來>陳立剛讓東吳學生看見飛躍中的東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