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潤滑油事業部 創新轉型佈局海外 (2019-09-05 理財周刊 文.蔡武穆 圖.中油提供)
中油潤滑油事業部近五年來積極創新轉型,不但引進德、美最新摻配系統提升國光牌產品品質及產能,並致力發展美耐吉MiRAGE品牌搶攻東南亞市場及台灣汽機車保修通路。此外,透過台灣中油公司轉投資之越南宏越責任有限公司,攜手合作力搏海外版圖,可說是未來中油公司一隻強而有力的金雞母。
潤滑油,俗稱機油,各種汽機車、飛機、船舶、工廠機械運轉的必備要素,可以說,失去它,生活將停止轉動。中油潤滑油事業部成立於一九九九年三月,迄今屆滿二十年,二十年來研發生產各類高品質潤滑油脂,幫助國內民生、產業持續運轉,如今,中油「國光牌」潤滑油已深植在國人心裡,帶動台灣社會「一切好轉」。
建立國家級檢驗室 品質媲美國際大廠車輛用潤滑油是由大約八○%基礎油及二○%添加劑所組成,中油的基礎油來源原本在高雄煉油廠內的中殼公司(台灣中油與殼牌油公司合資廠)煉製生產,後來因為「反五輕」運動,政府承諾高雄煉油廠必須於民國一○四年底前關廠,中殼公司也隨之停產,面臨基礎油來源中斷的危機,現任執行長吉廷邦臨危受命,帶領團隊突破難關,在一百年將基礎油、配方與產線重新規劃,同步引進德國Fluid Solution及美國FMC最新的自動化摻配系統擴增產能,並與國內外的基礎油供應商簽訂長期合約,才讓國內潤滑油脂供應無虞。
走過斷油危機,中油潤滑油事業部體質更為堅韌,雖然沒有像過去擁有基礎油生產工廠,但在研究摻配滑潤油方面卻更為精實,每年投入至少六千萬經費研發高品質潤滑油脂,並成立國家級的檢驗室,進行品管檢驗及售後檢驗服務,並提供客戶換油建議及用油諮詢。此外,更積極提升嘉義摻配工廠成為觀光工廠,讓外賓及合作廠商親眼瞧見生產過程的精確紮實。由此可以看出潤滑油事業部的生產研發能量已和國際接軌,品質與國際大廠並駕齊驅。
創新MiRAGE品牌 進軍東南亞市場中油潤滑油目前有國光牌及美耐吉MiRAGE兩種品牌。多數人認為,國光牌只有在汽機車用油,其實不然,工業客戶用油才是國光牌的大宗,佔整體銷量的五○%以上,並跟隨著台商的腳步行銷中國大陸、越南、緬甸、柬埔寨等地,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版圖。
吉廷邦認為,全世界朝向電動車發展,汽機車用油趨勢將朝質精量少;反觀海運機油需求量大,目前中油已取得三十六項海運機油國際認證,包括世界最大主機製造廠MAN B&W、Wartsila及世界最大船造船廠現代重工(Hyundai Heavy Industries)的原廠認證,去年出貨量近六千公秉,未來逐步拉到一萬公秉以上,可望成為主力營收。
國光牌在國內擁有高市佔率,但在東南亞發展卻受限,主要受到出口關稅、語言障礙及文化國土民情的影響。因此,中油發展另一支品牌美耐吉MiRAGE,以全新包裝及外觀出擊,搶攻東南亞市場。
MiRAGE在配方上與國光牌略有差異,但品質同樣經過嚴格把關,符合API等級規範,品牌LOGO以英文書寫,在銷售區域與國光牌產生分水嶺:國光牌在專注在兩岸市場,MiRAGE則衝刺非華文國家。如今MiRAGE透過經銷商在越南、緬甸的銷售佈局,近年來出貨量已達五千公秉,每年緩步攀升。
擴建儲槽 永續經營過去高雄煉油廠所煉製的基礎油屬於一類基礎油,中殼公司停產以後,吉廷邦認為,必須跟台塑的二類基礎油有差異化,因此從日本、泰國進口一類基礎油及韓國的三類基礎油,雖然中油和台塑在潤滑油成品銷售屬於競爭關係,但中油為國營事業,為發揮照顧民生、穩定供應的精神,每年仍跟台塑採購部分用量之二類基礎油,取其在地性和便利性,作隨時補充調度。
目前中油進口之一類、三類基礎油,約三萬五千公秉,部分儲存在高雄前鎮儲運所儲槽。惟因二○一五年高雄氣爆發生,隔年政院明定,包含中油在內,九家石化業者,共一九九座石化儲槽,必須在二○二一年全數搬遷到洲際貨櫃中心二期計畫區,但中油公司認為,潤滑油事業部基礎油儲量相對較小,已規劃在台中港碼頭,分兩期興建十三座儲存槽,作為基礎油的儲運基地。
台中港一期的六座儲槽今年八月底全部完工,驗收和申請使用執照,最快到明年第二季以後就可營運,二期的七個油槽規劃,正進行第四次環評,吉廷邦信心宣告,「雖然潤滑油事業部沒有基礎油工廠,但我們有足夠的儲存槽,而且與國際大廠簽有長期供應合約,有決心在潤滑油領域持續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生產一類基礎油的副產品橡膠軟化油,是生產輪胎必要的製程用油,過去是中油提供,中殼公司停產以後,中油仍依照當初的嚴格規範,從泰國、中東等地進口橡膠軟化油及環保橡膠軟化油,提供給國內輪胎橡膠業者,甚至遠銷到澳洲,也是因為中油有足夠的油槽儲存空間才能做到三角貿易。
越南宏越 看見國際曙光瞄準東南亞的龐大商機,中油在十年前開始佈局越南市場,與台商(和勝倉儲及合興石化)合資成立越南宏越責任有限公司,中油佔四○%股權為最大股東,由於宏越是一間民營公司,在經營策略上比國營事業更有彈性與自由度,能發揮聯合採購,取得價格談判優勢、摻配出貨及減免關稅的統合綜效,為中油在海外爭取更大的利潤及績效。
「這一路來走得艱辛」,吉廷邦說,光是買地整地就花了十年,因為中油為國營事業,一切依循國家的審計會計準則,而越南有其別於國內的許多中央與地方之特殊規定等等,初期規劃仍有許多需要釐清及調整之細部作業,因此建廠進度推展緩慢,目前工程招標及施工規劃都已完成,現處環評階段,預計一○八年底可拿到建照(施工許可),一一○年第二季竣工,再取得操作許可。
宏越公司坐落於越南同奈省(胡志明市附近),斥資台幣十八億元規劃興建一座年產能三.二萬公秉潤滑油摻配廠、十五座儲槽(總容量二.五萬公秉)及一座碼頭。越南近年經濟成長率均維持在六%以上,不僅機車數量龐大,工業發展快速,有投資發展利基,在區域佈局上,也可以做為未來進軍柬埔寨、緬甸、寮國等新興市場的根據地。
吉廷邦坦言,國際大油公司,不論是殼牌Shell、美孚Mobil、嘉實多Castrol都在世界各地佈點,中油作為本土的國營事業,「難道不該走出去嗎?」雖然政府法規有諸多流程,例如必須報部、報院、編列預算經立法院審議通過後執行,「最終我們還是走出去了!」「我從頭到尾都不認為中油走不出去!」但確實國家制度鬆綁,是現代企業必須考量的現實問題,再來就是員工的心態,如能以更積極進取的心態發展事業,方能與民營企業競爭。
全台灣有二、三百種潤滑油品牌,是自由開放、完全競爭的市場,「潤滑油事業部全體同仁勇敢面對挑戰,在市場上無畏競爭,組織內部均有危機意識,雖然在政府的框架下,仍努力前進。」而未來在越南宏越責任有限公司作為中油的海外民營分公司,生產銷售接受中油母公司的指揮調度,少了國營事業的諸多法令束縛,將有更大自由的揮灑空間,無疑是中油邁向國際油品大廠的一道機會和曙光!
圖說:引進最新德國Fluid Solution及美國FMC摻配系統提升品質產能,一年可量產十萬公秉。
※理財周刊993期更多精采文章: ◎發行人語>貿易戰衝擊浮現
◎封面故事>短線資金避險 見微知著
◎理財我最大>權自強:Line@2.0,讓你行銷更即時
◎林友銘台股點金錄>長恨人心不如水 等閒平地起波瀾
◎企業巡禮>中油潤滑油事業部 創新轉型佈局海外
◎企業巡禮>港記酥皇手工糕點創新口味 引領風潮
◎房地產會客室>「921地震」20週年專題報導(三)
◎新聞熱線>德明財經科大 榮獲星雲大師認證「三好」校園
◎期股捷報>川普花招多 市場仍要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