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美如:新藥進入獲利模式淘汰賽 (2013-07-15 財訊快報 【文:何美如】)
談起國內生技產業,路孔明表示,相較政府在1980年成功建立電子業代工方程式,並發展成外銷模式,國內生技業因核心的新藥需要冗長研發時間令人望而卻步,當時僅曇花一現;直到2000年基因解碼興起大量投資,惟因產業只有燒錢模式、沒有獲利模式,2002年大量新設生技公司倒閉,出現第2個泡沫。
他感嘆的說,「台灣藥業發展了幾十年,只有化學製造工業,也就是學名藥廠,台灣150家CGMP廠的營業額總合,僅與1家外商輝瑞台灣分公司相當,當時台灣可以說沒有生技產業。」
3政策接棒推升生技產業直到2007年政府推動生技新藥條例,分割生技、化工產業,引導市場資金活水注入生技產業,可說是國內生技產業的起步。2009年推動「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2011年「科技基本法」修正接棒演出,除讓民間再度看到新星,也讓生技人才鬆綁,透過產學合作讓知識、專業進入產業。路孔明認為,由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主導催生的這3大政策,為台灣生技產業奠定基礎,除吸引國際優秀的華人生技專家回流,並透過政策引導,帶動大量資金湧入生技。
隨著國內生技公司發展慢慢成熟,很多電子業的投資人轉向生技,路孔明比喻,電子業就像是大池塘,生技業則是小臉盆,那麼多的水投入小臉盆,無可避免的會激起很大蕩漾。有些生技股「炒作」到現在,肯定不是正常;但是,如以產業發展軌跡來看,這是很正常的。當初國泰人壽股價也曾衝上1975元,當時市場還看多到2、3000元。
路孔明分析,每個產業都有初升、中升、末升段,或成長、成熟、老年期;目前國內生技產業僅是幼年期,絕對是剛開始;2007年發展迄今才6年,正是牙牙學步時期,可能會摔倒、會犯錯,但政府、民間等資金大量湧入下,這個產業才開始出發。
台灣已成亞洲生技資金匯集的重要市場,可以說具有生技界那斯達克的潛力。路孔明透露,在市場厚愛下,他近日聽到連大陸規模高達數十億美元的創投公司,也有意將投資的生技公司,透過合作方式到台灣上市;以前大家一定都去美國募資,現在是美國回台灣募資。目前正是生技產業旭陽初升之時,機會無限大,可說光芒萬丈;「但新產業的開始也是競爭淘汰的開始」。路孔明提醒,不當炒作,沒有遠見、獲利模式、技術平台的公司,將會被淘汰掉,投資人眼光要看清楚。
不過,上市櫃生技公司那麼多,投資人如何篩選出好公司?路孔明建議,投資1家生技公司先看經營者是不是誠信、專業、認真;其次是團隊的營運模式,有沒有獲利模式?還是只是築夢?這部分,可從研發中新藥的市場規模、專利保護期限長短、市場競爭是否取得領先地位等判斷。如果專利保護剩下5年,那肯定不夠,光鋪貨就來不及,中天的化療漾已取得新藥證超過1年,還在努力與醫生溝通。
台灣新藥公司因資金有限,基本上無法自己全球行銷新藥,須授權給國際大廠,藥品市場規模夠大才有機會授權,很多藥廠發展Me better(類新藥)根本跨不出國際,只能接代工訂單,營收也做不大。無代工模式、有創新模式「生技產業沒有代工模式,只有創新模式!」路孔明說,進入代工模式是悲哀的開始,將自己的價值貶低。「生技產業是風險最大的產業,新藥的最大價值就在風險,既然承擔風險就要賺取最大利益。」很多人見到股票漲了,就忘了這產業相較電子業,
風險高很多。此外,這是「Winner take all」贏家通吃的市場。
藥物經濟學是產業必修過程,投入新藥之前要知道市場有誰在做,如果其他公司已領先了,要確定自己的能更好;藥物臨床完可能是活棋,但也可能是死棋。路孔明認為,台灣投資人不知道怎麼判斷新藥,這是最大弱點。路孔明也建議,政府應該放寬不必要的干預,有時政府太多限制,造成研發過程更冗長,這是新藥研發面對的最大問題。「我們太跟隨美國FDA了」,他建議政府,可學習日本有自己國家不同等級的用藥。
再者,台灣醫院有「外來和尚會念經」的迷思,尤其是公立醫院,採購國產藥物的意願很低,已經拿到藥證了,還要求在他們醫院進行臨床試驗。最重要的是,政府對生技產業要解開心結,要持正面角度看,資金匯入自然帶動股票上漲,不該視為洪水猛獸,見到股價上漲就要移送法辦,不能只是「怕」。他信心堅定的說,「生技是兆元產業,可以預見,未來絕對有收到上億美元權利金的公司」。
年底前3項新藥叩關FDA談到國內生技產業,就不能不談橫跨新藥、保健品、通路、投資,布局完整的中天生技集團。該集團從中草藥發展到醣分子,投入新藥研發超過15年,旗下新藥公司包括:中天、合一、泉盛,還主導成立醣基生醫,手中有12項新藥,除了化療漾、賀必容已獲台灣TFDA核准,年底前有3項新藥將向美國FDA申請進入IND(臨床試驗審查)。(全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財訊快報-生技大未來 》2013 03 期
或上http://www.investor.com.tw/onlineNews/index.asp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
◎全球趨勢:台灣生技股接軌國際連動
◎專家觀點:生技達人心法直擊
◎操家戰略:高獲利醫材股的比價格局
◎強股出擊:友華業內業外兼修
◎國際脈動:國際大咖指點亂世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