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稱「兩岸互不隸屬」 馬英九:「新兩國論」讓兩岸面臨不可預測風險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2024-05-21 12:37:00)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前總統馬英九(圖/資料照片,圖源:翻攝馬英九臉書)

針對總統賴清德昨(20)日在就職演說提到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前總統馬英九今(21)日出席「賴蕭新政府上台後的兩岸關係」研討會時表示,賴清德是中華民國113年歷史上第一位自稱為「務實台獨工作者」的中華民國總統,昨日的就職演說,更直接表明「台灣也是國家名稱」與「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讓兩岸關係立刻面臨不可預測的風險與挑戰。

馬英九指出,台灣現在已是全世界普遍關注的政治軍事議題,聚焦在台海是否會發生戰爭。英國《經濟學人》週刊曾在2021年5月號的封面故事中,將台灣認定為「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最近知名的美國CNN國際評論員札卡利亞(Fareed Zakaria)更進一步指出,台海情勢已從原本的「最危險」,進一步變為「更危險」,因此他主張,「這是地表上最不能出現煽動性言論和挑釁舉動的地方,各方必須保持溝通,以確保不會發生誤解和誤判」。

馬英九進一步指出,現在兩岸政府之間,並沒有溝通橋樑,民進黨執政已八年,兩岸迄今也沒有建立對話管道。今年大年初五在金廈水域發生的大陸漁船不幸翻覆事件,造成兩位大陸漁民不幸罹難,引發兩岸人心動盪,情勢陡然緊張,從這個事件就可以充分體會當前兩岸問題的關鍵所在。

馬英九說,2008年至2016年他執政期間,兩岸共同創造了和平穩定的台海局勢,不僅兩岸人民受惠,更受到國際社會普遍的讚揚與支持,是兩岸關係發展的重大里程碑。他的兩岸政策,主張「以和平方式解決爭議」是其中的核心理念,而「制度化協商」則是具體方法;兩岸的互信,則建立在兩岸於1992年11月達成的「九二共識」,內容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其涵義可以口頭聲明方式各自表達」,這就是「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

馬英九表示,2015年11月7日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會晤,他曾當面向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先生表示,我方強調「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不會表述到「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台灣獨立」,因為這三個概念都是「中華民國憲法」所不容許的。根據「中華民國憲法」的兩岸定位,兩岸雙方不是兩個國家,絕非互不隸屬,也不會走向台灣獨立,這是台海和平的重要保證,也是兩岸可以用對等、尊嚴方式彼此協商的關鍵。

馬英九指出,2016年他卸任總統後,兩岸關係開始顯著倒退,快速走向緊張與對抗,其中關鍵在於民進黨政府上台後,不承認「中華民國憲法」中的兩岸定位,也拒絕兩岸共同的政治基礎「九二共識」,又找不到對岸能夠接受的新基礎,導致兩岸情勢日益變得比「最危險」還更危險。

馬英九說,兩岸一切紛爭的解方,都必須要回到中華民國憲法尋找答案。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兩岸在國家統一前,大陸地區與台灣地區之間是一種特殊關係,絕對不是兩個國家。唯有堅持「中華民國憲法」中的兩岸定位,才能讓兩岸免於戰火。

馬英九建議國民黨立委,能夠在面對行政院長卓榮泰的第一場質詢時,就公開請教卓院長: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是兩個國家,還是同屬一個國家的兩個地區?請卓院長代表賴政府正式、清楚地向全國人民慎重說明,如果賴政府認為兩岸是兩個國家,就應勇敢負起政治責任,立即推動修憲來實踐這個主張;如果不是兩個國家,就應該遵守現行憲法增修條文第十一條的明確規定:兩岸就是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這兩個地區。這是一個嚴肅而重要的議題,希望賴政府認真面對,不要輕易忽略。

馬英九說,他以曾擔任八年中華民國總統的身分,為台灣人民請命,呼籲賴總統要以台灣人福祉為念,放下意識形態,修正昨天就職時公開宣示的「新兩國論」,不要自誤誤國。同時他也呼籲賴總統應該回到中華民族的共同歷史、文化與認同,和對岸展開對話,才能讓台海有真正和平的契機。

更多新聞推薦

阿中部長回來了! 陳時中宣布加入「創新AI內閣」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68677.12 159.03 0.23%
以太幣ETH 3914.27 88.37 2.31%
瑞波幣XRP 0.527972 0.00 -0.05%
比特幣現金BCH 484.69 0.72 0.15%
萊特幣LTC 84.76 0.86 1.03%
卡達幣ADA 0.461294 0.00 0.64%
波場幣TRX 0.112073 0.00 -0.90%
恆星幣XLM 0.108659 0.00 -0.02%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