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調:美中拚人型機器人 產業在地發展將更明顯中央社記者潘智義台北24日電 (2025-02-24 14:34:58)

研調機構集邦科技最新調查,中、日、美、韓、德國長年名列工業機器人安裝量前5名,預期2025年將持續執行總計130億美元以上的相關計畫,未來5年人型機器人商用產品將呈現顯著的價格差異與應用分級,產業在地發展的情況也會更加明顯。

集邦表示,從人型機器人角度分析,美國機器人的人工智慧(AI)生態圈較完整,中國聚焦建立供應鏈,預料未來的產品價格和應用將更加多元。

由於人力缺乏與成本上升,全球政府正大力投資機器人研發專案。集邦指出,目前美國政府主要機器人研發項目包括智慧機器人與自主系統、太空機器人和軍用機器人,人型機器人由特斯拉(Tesla)、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等廠商主導,首要投入製造、倉儲、物流領域。

在技術方面,集邦說明,美國業者專精於AI訓練,如開發首款能針對人型機器人上半身高頻控制的模型、導入Google Gemini 2.0提升空間理解能力,以及與輝達(NVIDIA)合作,透過增強學習改善步態平衡。

觀察人型機器人的晶片布局,集邦分析,高通(Qualcomm)、輝達等廠商產品涵蓋雲端到終端、運算能力可達150 TOPS(tera operations per second)以上,造就美國相對完整的機器人AI生態圈。

另外,中國政府2021年提出「十四五」規劃,視機器人產業為發展重點,陸續發布人型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聚焦供應鏈與關鍵零組件自主開發能力。至今中國在整機端已有宇樹、傅利葉和優必選等廠商,而占機器人整體成本約55%的「運動層」,也有眾多廠商布局空心杯馬達、6D力矩感測器、諧波減速機等。

此外,中國是全球最大電池生產地,未來進入人型機器人量產規格制訂、須拉高電力的階段,電池將成為其重要優勢。

集邦比較美國、中國的現行人型機器人主要產品技術規格,美國廠商產品因應工廠應用需求,多以負重與續航力見長;中國業者以多元佈署為主軸,致力提升全身與手部自由度。

從政策重點、產業優勢到企業布局,集邦解釋,美、中的人型機器人產業如同現行高資本與低成本的AI競賽,各有擅長。在此背景下,預期未來5年人型機器人商用產品將呈現顯著的價格差異與應用分級,區域生態圈的形成也將促使本地生產、產業在地發展的情況更加明顯。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83667.98 -1,512.63 -1.78%
以太幣ETH 1824.35 -81.13 -4.26%
瑞波幣XRP 2.06 -0.08 -3.72%
比特幣現金BCH 299.57 -8.91 -2.89%
萊特幣LTC 82.97 -1.52 -1.80%
卡達幣ADA 0.653070 -0.02 -3.63%
波場幣TRX 0.235824 0.00 -0.83%
恆星幣XLM 0.262028 -0.01 -3.75%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