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打造淨零競爭力 專家:Bottom up是關鍵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5日電 (2024-06-05 14:26:01)

全球淨零排放浪潮興起,企業綠色轉型迫在眉睫,但如何把減碳、淨零從口號化為實務,是企業的最大課題。專家指出,傳統Top Down(由上而下)的做法不會成功,應改為Bottom up(由下到上),請部門各自提出減量最大可行性,再來商討執行細節。

中央通訊社今天舉辦「邁向零碳永續新時代」系列論壇暨「碳交易的28堂課」新書發表會,邀請專家學者暢談如何搞懂碳交易、解除碳焦慮等議題。第2場次的焦點與談聚焦企業如何備戰淨零新時代,與會專家均認為「數據化」是重要關鍵。

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環境技術總監蔡振球指出,企業迎戰新時代有2大重點,一是數據化、二是內化,推動減碳的過程中,沒有數據化會做得非常痛苦,公司也要把減碳思維內化,視為公司每天要做、隨時要做的事情。

蔡振球表示,大企業不想讓資料被其他人看到,會走向雲端變地端;中小企業方面,要投入大筆資金比較困難,其實坊間已有相當多軟體,可以視自身需求選用。

台達電子企業永續發展部經理許惠卿分享經驗,公司以內部碳定價機制作為推動淨零策略與碳管理的重要工具,在這過程中,即時數據非常重要,每個月都會產出報表,可對應到各單位、財務,內部也有定期會議檢視執行績效。

許惠卿進一步指出,不論導入內部碳定價,還是再生電力管理,這些機制都需要數位科技系統支持,才能管理得當。

安永台灣氣候變遷、永續發展與ESG諮詢服務負責人暨執業會計師曾于哲則說,企業要執行減碳時,可能遇到一個狀況,老闆喊出減碳50%的目標後,開始要求各部門扛一定比例,製程部門責任較重、減碳50%,行政、財務、原料扛較少壓力,「我現在告訴你別走冤枉路,這麼做不會work」。

曾于哲說,當年京都議定書就是採Top Down的模式,已經失敗了,反觀巴黎協定直接訂目標、全球就是要減這麼多量,方法由各國自己提,這是現在企業要採取的方式。

曾于哲說明,企業主應該展現態度,全公司就是要減碳50%,由各部門研究可行方案,若加總後減碳量超過50%的目標值,再與財務部門討論,在公司獲利的前提下,排序各部門減碳計畫的優先順序,CP值高的先行。

曾于哲笑說,公司減碳是否成功,取決於老闆是否中午讓永續長、財務長一起吃飯,「過去這兩單位不太相往來,這樣不行,接下來重點是整合 」。

政治大學企業永續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蘇威傑提出另個問題,台灣產業結構仍以中小企業居多,相較於大企業,中小企業不是蘋果供應鏈,他們面對碳議題不只不積極,甚至不太憂慮,因為覺得事不關己,而且當法令沒有規範、或是5年後才規範,廠商自然不著急。

蘇威傑表示,中小企業常見的3個問題是對碳議題不攸關、不急迫、沒有資源,台灣談淨零轉型時,如何告訴中小企業這個概念很重要,也是一大課題。

安侯碳資源服務公司董事總經理黃力家則說,邁向永續的路上,有很多需要落地的措施,包含盤查、減量,沒有人是天生願意做這件事情,一定要有好的制度、有第三方監管,讓制度一步步達成,期待此事在台灣逐步落實。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68677.12 159.03 0.23%
以太幣ETH 3914.27 88.37 2.31%
瑞波幣XRP 0.527972 0.00 -0.05%
比特幣現金BCH 484.69 0.72 0.15%
萊特幣LTC 84.76 0.86 1.03%
卡達幣ADA 0.461294 0.00 0.64%
波場幣TRX 0.112073 0.00 -0.90%
恆星幣XLM 0.108659 0.00 -0.02%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