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普惠金融成果亮眼 7項指標優於全球平均 (2024-05-18 04:47:57)


台灣最新的普惠金融成果揭曉。金管會公布2023年台灣普惠金融結果,共有7項指標數據高於全球平均,其中,台灣每10萬成年人平均享有168台自動櫃員機(ATM),達全球平均51.2台的3.28倍,成年人使用非現金支付比率高達95.5%,也遠高於全球平均的64%。

2023年「台灣普惠金融衡量指標」設有23項衡量項目,當中12項明定2023年預計達成目標,已經全數超標達陣。包括無障礙ATM比率來到95.06%、網路投保件數衝上621萬件、微型保險累計承保人數172萬人、小額終老險有效契約件數攀上105萬件、評議中心年度內已結評議案件於3個月內作成評議決定或結案的比率81%等。

另外,更有7項指標數據高於全球平均,第1是每10萬成年人平均享有17家銀行分行提供服務,高於全球平均的15.9家;第2是每10萬成年人平均可享168台ATM服務,超出全球平均的51.2台。

第3是每10萬成年人平均完成423萬9,956筆行動支付交易筆數,超過全球平均的423萬3,047筆;第4是成年人擁有銀行帳戶比率達92.1%,多於全球平均的76.2%;第5是成年人使用非現金支付比率達95.5%,較全球平均64%超過許多。

第6是每千成年人中有740人持有壽險保單,而全球平均為683人;第7是台灣每千成年人未償還貸款筆數為598筆,為世界平均235筆的2.54倍,此項指標意義為「貸款普及度」,顯示台灣人借款相對容易。

金管會同步發布2024年「台灣普惠金融衡量指標」,整體仍維持23項衡量指標及4項觀察指標,但有2項衡量指標及2項觀察指標作出調整,並針對部分增訂或調高目標值。像是原有「在鄉鎮區市辦理金融知識宣導活動覆蓋率」及「金融知識普及宣導活動」2項,以「民眾對金融教育課程整體滿意度」、「民眾認為金融教育課程有成效比率」替代,並訂出2024年目標值。

原訂「證券市場平均電子式交易成交筆數比重逐年成長」、「期貨市場平均電子式交易成交筆數比重逐年成長」2項觀察指標,分別調整為「證券市場平均電子式交易成交金額比重逐年成長」及「期貨市場平均電子式交易成交口數比重逐年成長」。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68677.12 159.03 0.23%
以太幣ETH 3914.27 88.37 2.31%
瑞波幣XRP 0.527972 0.00 -0.05%
比特幣現金BCH 484.69 0.72 0.15%
萊特幣LTC 84.76 0.86 1.03%
卡達幣ADA 0.461294 0.00 0.64%
波場幣TRX 0.112073 0.00 -0.90%
恆星幣XLM 0.108659 0.00 -0.02%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