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提到判斷景氣與行情,是根據數據推論,但也有憑經驗研判行情,最具代表性的是業內常用的日曆效應。而在日曆效應的歸納中最有名的是「元月效應」。
元月效應正如它的名字一樣,指的是元月份股價上漲的可能性高。「元月效應」不僅是在國內,在以美國為代表的所有主要股票市場,一直廣為人知。
年末到初春是交易好時節
根據各種統計資料,元月股市的勝算率、上漲率等方面都有非常良好的表現。右是國內嘉實資訊統計台股從1987到2007年各月的股價漲跌百分比,元月份表現也居其他各月之冠。
元月份為什麼股票市場的表現會如此良好?
有很多種說法,較具代表性的包括「12月份因為年末投資人傾向處理(出售)股票所以容易下跌,它的反作用力使得元月份容易上漲」還有「新年伊始,新資金開始運轉」等等。
其次,5月份一般容易進入調整期,7月、8月份法人投資者很多人都休暑假,因此交易清淡行情能量一般會變小。在台灣更有「五窮六絕七上吊」的說法,從下方的統計圖上來看,除了7月還不錯外,5、6月普遍都是散淡的交易。
接著,9月.10月這段時間表現算是很差!不止台灣的統計數字是這樣,9月、10月股市不佳的情況可以說是全世界共同的日曆效應,特別是10月在美國甚至被稱為「魔鬼月份」。而很巧的1929年的黑色星期四和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兩次歷史性大暴跌都是在10月份。
什麼條件易出現「日曆效應」?
日曆效應只是影響股價的因素之一而已,除了日曆效應以外,影響股價波動的還有供需和基本面等各種重要因素。所以如果有其他影響力大的股價變動因素的話,日曆效應將會失去作用。
比如,最易上漲的元月份,如果,該年的元月份股市正受到巨大的利空消息襲擊,且令走勢崩潰,也會出現暴跌。這樣的話,日曆效應將被削弱。
反之,如果沒有重要因素,日曆效應比較容易產生。
如上所述,雖然不是百分之百準確但「從年末到春初容易上漲」的這種傾向是很值得參考的。投資人在規畫資金進場時機時,不妨參考,這個時期是交易獲利的
好時期。
黑色星期四:指的是在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美國股票市場的歷史性大暴跌。由於這次暴跌美國的平均股價下跌到頂峰時期的十分之一。
黑色星期一:指的是在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美國股票市場的歷史性大暴跌。美國股票市場的平均股價僅這一天就下跌了20%,包括這天在內的一週之內下跌了40%。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