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與小米突破專利緊箍咒 搶攻iPhone大本營 手機零組件新飆股就位(2018-01-15 12:28:51 理財周刊)

文.高志銘


隨著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趨向飽和,為了尋找新的成長動能,各品牌場無不積極揮軍海外市場。繼中國紅軍在印度市場取得勝利後,預期下一站將是直搗iPhone大本營的美國市場。

二○一七年十二月彭博社(Bloomberg)報導,中國兩大品牌廠華為及小米,正與美國電信商AT&T及Verizon就當地銷售旗艦智慧型手機進行商討。預估在開拓新市場的助威下,今年銷售量成長率有望超越產業平均值,連帶相關供應鏈營運表現也將優於同業。

高通專利保護傘 中國品牌走向海外

有別於中國市場的銷售模式,美國市場基本上都是被電信商所壟斷,多數美國消費者購買手機都通過AT&T、Verizon、Sprint及T-Mobile等美國四大電信商,電信商通路銷售占美國總出貨量達八○%以上。因此,中國品牌廠想成功搶食美國市場大餅,就必須先獲得電信商的支撐。

中國手機品牌走向海外市場,首先要面對的風險就是專利訴訟戰。台灣品牌HTC進軍美國市場就在專利上栽了跟頭。二○一一年美國國際貿易委員裁定HTC侵犯蘋果一項專利,從隔年四月十九日起禁止進口侵犯該專利的手機至美國,正是宏達電(2498)的營運自高峰反轉的關鍵因素。

之所以如此,在於手機各項底層技術幾其起源自美國,包括應用處理器專利、攝像頭模組專利及Baseband基頻部分專利等,美國又有許多專利流氓專靠專利訴訟索賠及授權來獲取暴利。

中國手機品牌商在美國、歐洲及東南亞等地也都遭遇過專利訴訟,目前又以印度市場為最多。二○一四年愛立信(Ericsson)及印度智慧手機廠Micromax分別指控小米及一加(OnePlus)侵權,二○一六年杜比實驗室(Dolby)指控OPPO及vivo侵權,四個品牌均被印度法院頒布禁售令。

其中,小米最終得以解套的原因,除了每台手機預繳一百盧比向印度法院提存外,也是高通專利傘適時發揮的作用。小米手機雖未獲得愛立信的專利授權,但因高通曾與愛立信交叉授權,等於小米透過高通間接獲得愛立信的授權,讓印度法院放行部分小米手機銷售。目前高通已與超過一二○家中國手機廠簽署了專利許可協議,成為中國品牌能在全球市占率前十名取得七席的重要功臣。

擁有自身專利 反守為攻是關鍵

華為則是少數反過來控告國際大廠的中國廠商,二○一六年五月先是在中國及美國指控三星的手機,未經授權使用華為4G LTE、操作系統及用戶接口軟體等專利技術。同年七月又在美國指控T-Mobile侵犯擁有的十四項4G LTE專利技術。華為的反擊動作,也讓中國廠商意識到,擁有自身專利保護傘才是走出中國反守為攻的最佳策略。

例如小米就在二○一六年六月宣布向微軟購買語音通訊、多媒體與雲端運算等約一五○○項專利。二○一七年七月又與諾基亞(Nokia)簽署一份多年期的商業及專利合作協議,不僅將在移動網路的標準必要專利(cellular standard essential patents)交叉授權,還包括小米收購部分諾基亞專利資產。同年十二月華為也與諾基亞簽訂了一項為期多年的智慧型手機專利授權協議。

根據統計,諾基亞手中的通信專利中,約有三三%為GSM標準必要專利、二五%為WCDMA標準必要專利、一九%為4G LTE標準必要專利,專利覆蓋2G、3G及4G領域。預期取得諾基亞專利授權後,將可進一步降低小米及華為前進美國的風險。

拉攏在地電信商 取得美國市場門票

由於上述提到美國消費者偏好向電信商購買手機的習慣,能夠獲得越多家電信商支持,華為及小米在美國市場的成功機率就會越高。尤其兩者為了打響知名度,接下來勢必會選擇旗下高規的旗艦機種來做為開路先鋒。

偏偏兩者目前多是透過電商在美國銷售中低階入門機種,缺乏知名度又無法提供消費者實際體驗,要美國消費者買單價格較高的旗艦機,難度頗高。

另在二月底所舉行的MWC展,預期華為將發表內建三鏡頭主相機並支援AR功能的P20系列(P20、P20 Plus及P20 Pro)旗艦機,應有機會成為進攻美國市場的第二波主打機種。

華為供應鏈加速成長 小米將在香港或紐約IPO

就智慧型手機銷售數字觀察,華為(包含榮耀)二○一六年銷售一.三九億支,二○一七年銷售一.五二億支,已擠進全球市占前三名。 二○一八年公司銷售目標更上看二億支,逾三○%的年增率,不僅遠高於研究機構TrendForce預估全市場生產成長率的五%,也高於龍頭三星預估年增率的三%以下及第二名iPhone預估年增率的七.五%。預期偏好投資手機零組件族群的資金,將會從成長動能較低的三星及iPhone供應鏈,逐步轉向華為供應鏈。

小米靠著在海外(新興市場)攻城掠地,銷售量已起死回生,也是二○一八年少數有機會再成長的手機品牌之一。小米二○一六年手機銷售四一五○支,二○一七年預估銷售九五○○萬支,整整翻了一倍多,成長率相當驚人。二○一八年藉由新增銷售美國市場,市場預估銷售量將增至一.二億支,全球市占率也有機會幹掉OPPO,上升第四名的位置。

小米二○一八年的另一個亮點題材,則是下半年有望在香港或紐約IPO,傳聞雷軍的估值目標是兩千億美元,相當於一個台積電(2330)的市值。若真的順利上市,供應鏈勢必會獲得市場重新評價(re-rating)的機會。

多鏡頭勢不可擋 大立光通吃訂單

目前同屬於華為及小米兩品牌供應鏈的國內零組件廠有敦泰(3545)、矽創(8016)、昂寶-KY(4947)、大立光(3008)、光寶科(2301)、致伸(4915)、華通(2313)、毅嘉(2402)、晶技(3042)、閎暉(3311)、 TPK-KY(3673)及GIS-KY(6456)等。其中,除了受惠十八比九全螢幕設計趨勢的敦泰、矽創外,就以近期快速回檔的股王大立光(3008)最值得留意。

全螢幕、雙鏡頭似乎已成為智慧型手機的主流規格,群智諮詢預估二○一八年全螢幕滲透率達六一%,市場普遍預估雙鏡頭滲透率為三○%。

但我們認為二○一七年年底鴻海(2317)旗下品牌

InFocus,在印度市場推出六九九九盧比(不到台幣三三○○元)的全螢幕、雙鏡頭手機Vision 3後,未來兩規格的滲透率還會有上修的空間,甚至變成標準規格。
若是如此,追逐硬體規格差異化(尤其是旗艦機種)的各品牌,面對OLED面板產能持續吃緊,可能朝向支援AR功能的多鏡頭發展。
雖說蘋果及Google已分別推出無須額外特殊鏡頭的開發工具ARKit及ARCore,但為了實現較高階的AR技術,就必須搭載多個鏡頭及相關硬體設備,像是華碩(2357)ZenFone AR在應用Google Tango技術時,透過三顆鏡頭塑造了三軸的立體空間,賦予手機類似人眼的功能。

過去華為搭載徠卡(Leica)鏡頭的旗艦機種P9、P10及Mate 10的鏡頭,就是由大立光生產後送徠卡認證,再交給光寶科及舜宇組裝成鏡頭模組,可預期大立光將會是華為旗艦機引進AR及VR功能的主要受惠者。

當然,大立光的高股價並非所有投資人都買得起,或許可考慮零股及認購權證的變通選向。

小米加快搭載率 新鉅科有望接獲轉單

多鏡頭發展相對較慢的小米,為了追上競爭者的腳步,也將加快多鏡頭的搭載率,目前在中國小米官網上販售的小米系列,雙鏡頭搭載率已達六成。另為了迎合美國消費者高規的偏好,小米應會推出更高鏡頭規格的旗艦機種,對於大立光的訂單需求也將跟著增加。

滲透率仍掛蛋的紅米系列,則將等全螢幕、雙鏡頭的Note 5來做為紅米二○一八年破蛋代表作。由於丘鈦過去就是搭載雙鏡頭的紅米Pro供應商,預期紅米Note 5也仍會是由它來供應,預期持股達三六%的國內子公司新鉅科(3630),也將同步受惠丘鈦在多鏡頭機種滲透率提高的趨勢。

回列表頁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64173.26 -2,234.01 -3.36%
以太幣ETH 3139.20 -80.71 -2.51%
瑞波幣XRP 0.528643 -0.02 -3.03%
比特幣現金BCH 478.25 -27.19 -5.38%
萊特幣LTC 83.20 -1.91 -2.24%
卡達幣ADA 0.474756 -0.03 -5.09%
波場幣TRX 0.113113 0.00 -0.14%
恆星幣XLM 0.114373 0.00 -2.59%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