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年底美國股神巴菲特旗下的波克夏公告了一則投資訊息,以平均每股107.82美元的價格,加碼買進全美最大腎臟透析服務商Davita約695萬的股份,這是繼2011年年底以71美元買進約270萬股之後,巴菲特再次加碼Davita,並且將持股比重一舉提高到10.8%。
上述這則投資訊息,讓慶龍產生好奇的地方有二:
(一)股價已經大漲超過60倍,巴菲特才開始買進。
回顧Davita的股價走勢,從2000年最低的1.79美元起漲,迄今不但已經走了12年的多頭,若以兩次巴菲特買進的成本71美元與107.82美元計算,都在大漲39倍與60倍之後,巴菲特才開始買進。
(二)巴菲特的投資思維,葫蘆裡賣得是什麼藥?
股價已經大漲了39倍與60倍之後,才開始大量買進,這樣的投資思維,絕對不是一般投資人可以做得到,甚至即使是專業的法人也很難有這樣的勇氣與決心,然而,巴菲特到底在想什麼?背後的投資思維又是如何?
慶龍認為,關鍵就在於投資成長型股票的思維模式。
巴菲特曾說過:「寧願用合理的價格買進具有成長性的公司,也不要以便宜的價格買進看不到成長性的公司。」
在累積龐大財富的過程中,巴菲特深受兩位老師的啟蒙,葛拉漢主張「價值型投資」的選股邏輯,而費雪則強調將注意力放在「成長型」股票的身上,才能創造出驚人的報酬。
價值型投資法,在承平時不容易創造優異的績效,唯有在「好公司,遇到麻煩時」的危機入市,才有機會創造出較大的利潤空間,根據慶龍過去的經驗顯示,40~50%的報酬是比較常見的結果,然而,成長股的投資法,只要能夠在基本面確定無誤的條件下,好幾倍的獲利空間都是可以預見的。
重新再回到巴菲特投資Davita的決策上,若以過去12個月Davita的EPS獲利5.51美元計算,巴菲特107.82美元的加碼價格,買進的本益比約在19.56倍左右,而19.56倍的本益比,顯然已經不是價值型投資的水準,合理推估,巴菲特腦袋想的,是看重Davita這家公司的「成長性」。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孫慶龍的投資部落格》網址:sie.com.tw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