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早接觸YouTube影響孩童情緒和行為?李佩璇 (2024-06-17 16:14:04)




有韓國研究指出,智慧型手機和網路的高使用時間與頻率,可能會影響孩童情緒和產生行為問題,包括攻擊傾向、內在憂鬱和孤獨感。


編譯/高晟鈞




現今Z世代後包括最新的數位原生世代α世代兒童,人手一支手機已是常態。在韓國,超過90%的小學生都擁有自己的智慧型手機,用於網路、手遊、瀏覽社群媒體和觀看影片。然而,智慧型手機和網路的高使用時間與頻率,可能會影響情緒和產生行為問題,包括攻擊傾向、內在憂鬱和孤獨感。






專家警告,太早讓孩童接觸網路、YouTube社群媒體恐影響身心發展。圖/123RF



更多新聞: 手機成癮嗎?專家:一支手機不夠那就兩支




解析兒童網路成癮




Youtube是現今全球影片分享最廣泛的影音平台,以「適合兒童」作為標語。目前估計,Youtube全球每天使用時間總量超過10億小時,每月觀看人數超過了20億。




K-CURE是韓國一項開創性的前瞻研究,目標為評估媒體使用時間對於幼兒的影響。K-CURE由近200名8-11歲的兒童組成,從2014年研究的第一年起,這些兒童就開始接受發展監測(當時年齡約為2-5歲之間);2018年,根據家長報告的5至8歲兒童的調查,對孩子的氣質進行了評估;2021年對這一人群的YouTube使用情況及其情感和行為特徵進行了評估。




使用模式與結果




YouTube的平均每日使用時間約為2小時,每周為5天。超過20%的幼兒在4歲時開始時使用YouTube,而30.3%的兒童則從8至9歲開始使用YouTube。




研究發現,開始使用年齡越早,之後的使用頻率就越高。年輕時使用 YouTube也更容易出現情緒與行為問題,與先前對智慧型手機使用情況表現出了相似的趨勢。




由於嬰兒與幼兒的神經具有極高的可塑性,是神經發育的重要時期;因此,這段時期的長時間數位媒體接觸,會對神經發育和行為結果產生重大且不可逆的影響。諸多影響包括思考能力較差、語言技能遲緩和行為調節能力受損。此外,長時間使用智慧型手機也可能損害孩童的自制力,增加成癮風險。




然而,孩童在長時間使用後,卻在情緒與行為問題評分中得到了低分。這可能是因為Covid大流行期間,YouTube被頻繁用作教育工具有關。




疫情時代有影響




研究發現,當兒童使用智慧型手機的頻率非常高,每次時間卻很短的時候,容易對他們的發展與注意力產生不利影響,使這些孩子更容易分心。YouTube使用長度與情緒和行為問題的負相關關係,與先前的智慧型手機研究相矛盾,很可能是受疫情背景時代的影響,仍需要更多研究來闡明這項發現的有效性。




整體而言,智慧型手機可能是家長在管教、照顧孩子的一大利器,卻也需要小心使用,避免對孩子的個性、身心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資料來源:NewsMeidcal



這篇文章 過早接觸YouTube影響孩童情緒和行為? 最早出現於 TechNice科技島-掌握科技與行銷最新動態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68677.12 159.03 0.23%
以太幣ETH 3914.27 88.37 2.31%
瑞波幣XRP 0.527972 0.00 -0.05%
比特幣現金BCH 484.69 0.72 0.15%
萊特幣LTC 84.76 0.86 1.03%
卡達幣ADA 0.461294 0.00 0.64%
波場幣TRX 0.112073 0.00 -0.90%
恆星幣XLM 0.108659 0.00 -0.02%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