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傳徐旭東:不計大小、只做最好!總座談股利、AI 股東會重點一次看 (2024-06-21 13:41:17)

遠傳電信今日召開股東會,董事長徐旭東指出,面對未來電信市場持續競爭,將以AI全方位助攻,「不計大小,只做最好」,讓消費者成為最大贏家;遠傳總經理井琪表示,遠傳今年站上市值3000億的里程碑,會維持優渥且穩定的股利政策,在合併亞太電信綜效與AI助攻下,已超越電信框架,預期未來3年將再創高峰。



井琪說,遠傳聚焦智慧資通訊四條龍 (永續智慧城市、電信系統整合、智慧醫療、數位轉型);運用生成式AI加速數位、淨零雙軸轉型,更賦能「遠傳大人物(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戰略事業再成長,近5年帶來的營收近百億元。



井琪說,生成式AI是遠傳新經濟成長的引擎,善用這個科技,相信新經濟會愈轉愈快。遠傳已全方位導入生成式AI在資通訊業務、消費者加值服務,會將AI自然融入到相關應用中,化AI於無形,用戶只要好好享受AI服務就好。



AI智慧電表方面,遠傳取得台電158萬具AMI智慧電表建置案,為國家級智慧電網、輸配電力等提供大數據支持。遠傳與台電合作的智慧電表專案共有三期,除了提供一般用戶的服務,也協助企業用戶掌握用電狀況,透過智慧電表結合能源管理系統,能夠削峰填谷,有效調節電力。



遠傳新經濟營收、獲利連7年擴大成長,穩占總營收約兩成,獲利金額年成長8.7%,今年第一季年成長擴大至21%。



新經濟營收中,企業客戶、個人用戶占比分別為54%、46%。企業客戶端中,智慧資通訊自主解決方案營收年成長率高達75%。



智慧醫療方面,「5G遠距診療服務」推廣至全台15個縣市、51個鄉鎮,嘉惠超過4萬人次;延伸出首創「5G救護車」緊急救護,已支援全台8個縣市。



子公司博弘雲端(6997),今年1月登錄興櫃,遠傳總經理井琪說,博弘在香港、東南亞的布局都做得很好,是遠傳第一個小金雞。遠傳新經濟中其他領域也會一樣立足台灣、並往國際化發展,例如5G遠距診療、ESG、低碳節能等資通訊解決方案,目前,日本市場蠻有興趣;這些都是過去深耕國內、發展很好的應用服務,未來往海外發展是水到渠成。



至於電信三雄的規模排名之爭,井琪(如下圖,選傳提供)說,電信三雄的立基點不一樣,各擅勝場、各自表現。遠傳行動網路一直表現很好、新經濟規模也持續擴大。投資報酬率很重要,遠傳的表現深獲投資市場肯定,一直穩健成長,並且讓消費者看到服務價值。







遠傳2023年合併總營收、合併EBITDA與稅後淨利分別為936.9億元、320.82億元與111.86億元,年成長率分別為5.1%、4.2%及16.4%;每股盈餘(EPS) 3.42元。合併EBITDA、稅後淨利年成長率皆居業界之冠,為電信業獲利成長王,各項財務指標皆創近7年新高。



遠傳2023年初至今股價漲幅33%、市值攀升42%,居電信業第一,今年5月市值達到3000億元;今年要發放每股現金股利新台幣3.25元,股利發放率達105%,連續13年股利配發率超過100%。



業務部分,遠傳月租型用戶數連續6年成長,5G月租型用戶滲透率已重返合併亞太電信前突破40%的水準,持續穩居業界之冠,朝向年底超越45%目標邁進。帶動行動服務營收、客戶每月平均貢獻度(Average Revenue Per User;ARPU)不僅連續3年正成長、雙雙創下近5年新高,2024年第一季行動服務營收年成長18.3%。



「遠傳心生活」APP導入AI個人化推薦,用戶數更突破600萬。



至於遠傳與亞太電信去年12月15日正式合併,遠傳提前一年超前部署整併規劃,今年1月完成第一階段基站整併,合併後持續最大化頻譜、節能減排、規模經濟等三大綜效;包含發揮「頻譜三冠王」(總頻寬最大、低頻連續頻寬最大、5G頻寬最大)優勢、提高網路投資效益;整併後汰舊5000座基地台,再搭AI節電、能源管理系統,年省8600萬度電,約4.3萬噸碳排,等同110座大安森林公園年吸碳量。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68677.12 159.03 0.23%
以太幣ETH 3914.27 88.37 2.31%
瑞波幣XRP 0.527972 0.00 -0.05%
比特幣現金BCH 484.69 0.72 0.15%
萊特幣LTC 84.76 0.86 1.03%
卡達幣ADA 0.461294 0.00 0.64%
波場幣TRX 0.112073 0.00 -0.90%
恆星幣XLM 0.108659 0.00 -0.02%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