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徵碳費在即 碳有價時代 房屋市場準備好了嗎?住展房屋網 (2024-06-05 09:06:00)



近年全球暖化現象持續加劇,減碳淨零已是無法迴避的重大課題;開徵碳費毋寧是這一切的開端起步,沒有產業能置身事外,房屋市場亦然。如今眾人關心的毋寧是,業界端該如何因應?房價又是否因此面臨更大的上漲壓力?

文/施絢傑 攝影/羅劍明



今年初首波被課徵碳費的對象,已如期開始照表操課碳盤查,最快明年五月底前就要繳納碳費,台灣將跟上全球趨勢,進入所謂「碳有價」時代。當然,這是過去數十年來人類文明高速(過度)發展,直或間接造成溫室效應後,必須作出的反省與回應。



徵收碳費 產業成本增加




台灣房屋總經理彭培業表示當初決心購地造林純粹是希望為減緩暖化盡一份力。


不過對產業端來說,當然也就面臨最直接的衝擊;畢竟沒有任何一種產業發展不需要耗費資源及能源,都會產生碳排,因此無論是碳費、碳稅或其他名目的規費,都代表產業營運成本增加、侵蝕利潤,不動產開發或房屋市場當然也不例外。



面臨如此變化,甚至困境,對業者而言,最直接、不影響現有營運模式的應對方法,當然是購地造林、創造碳匯(吸儲二氧化碳的自然載體),進行所謂碳抵減或中和。根據稍早農業部提出初步政策方向,(業者)可選擇的模式包括自願購地造林,或改善現有森林等(不過相關辦法還需經環境部審查)。



事實上,已有開發商選擇改善城市綠肺的方式,來進行企業ESG低碳行為。元利建設持續挹注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每年編列約3000萬元,從拯救樹木開始,到整理蚊蟲環境、復育螢火蟲棲地、生態池濕地等,現如今大安森林公園每公頃可固碳十公噸,為城市固碳之舉貢獻不少。



另外冠德集團旗下的根基營造,則選擇與林務局合作認養台東林地,三發地產也攜手台大實驗林,進行植樹與認養一公頃林地,每年可減少5.61公噸的排碳量,上述案例在即將到來的大減碳時代裡,都可能受到關注,被視為更積極減碳的行為。



造林生碳匯 房仲成先驅



購地或許還算開發商的專業之一,造林似乎就有點風馬牛不相及了,但其實不動產業當中早有先驅者,並且還是屬於中後端資訊服務的房仲業。國內目前唯一上市房仲品牌信義房屋,就跑到馬來西亞買進了一座無人島,除了造林創造碳匯外,更推動海龜復育,企圖打造生態零碳島。



信義房屋此舉看起來不光是造林,更有跨足生態觀光業的企圖。相較之下,另一全國性品牌台灣房屋就選擇直接在國內購地造林。不過台灣房屋當初會投入這項事業,真的是最標準的「無心插柳柳成蔭」。
台灣房屋舵手總經理彭培業解釋,當初單純只是基於改善環境、減緩全球暖化,希望盡一份棉薄之力,加上又是自己的志趣所在,因此十多年前就決心投入購地造林事業,且從2015年開始逐步實行,目前共有四塊林地,造林作業仍持續中。



至於造林為企業帶來何種好處?彭培業感性地表示,未來官方頒布相關辦法後,如能協助減緩暖化現象,當然會共襄盛舉,但無論是創造自然碳匯,甚至從事交易抵減等,都不是他投入造林的原始動機,未來同樣不會刻意為之。



植樹碳抵減 門檻其實不低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企業想要以產生碳匯、碳權,作為將來進行碳抵減或中和的出發點,「購地造林」本身也絕對沒有想像中簡單。



一方面,稍早官方就宣告,(企業)想透過造林製造碳匯,除了須向官方註冊、通過初步審查外,還需第三方機構(相關學術單位)認證;以目前國際通用計算標準,造林一公頃可創造的抵免碳排量僅十噸,且樹齡還得在22年以下,若進一步考慮台灣可利用林地有限,企業想以造林植樹作為碳中和的主要途徑,光是量體就可能遠遠不足。



而即便造林本身,也是一門大學問,門檻甚至相當高。已有十多年造林經驗的彭培業就指出,不只樹種選擇、種植密度等都得謹慎,且光是等待樹木順利長成,就得花上近20年時間,中間還要歷經適當的修整重植,樹苗才會逐漸形成起碼的規模。



就以上條件看,自然造林知易行難,恐怕無法成為不動產相關行業碳抵減或中和的主要選項;從原料開採,建材選用,營建施工,一直到使用端,都設法減少排碳量,或許是更為實際的因應方式。





營建碳排 主源自建材端



談及營建碳排,不妨從建築碳足跡的流程說起,包括建材生產運輸、營造施工、建築使用、維護更新及拆除廢棄等五個階段,主要來源自建材端,因此多數營建業者選擇從改造工務所下手,包括遠雄建設、冠德建設(根基營造)、大陸建設(欣陸投控)等。



針對新工法、低碳建材,包括選擇可循環利用的建築板模,採用低碳建材,例如遠雄、富邦、忠泰採用低碳混凝土,而冠軍建材的節能外牆乾掛系統,則符合綠建材高性能節能類「建材熱傳透率實驗」,可降低建築物外牆熱傳導,大幅降低建築物能耗。



建物營運碳佔七成 不容忽視



國內營建業推展ESG先驅業者之一的遠雄建設,負責公司碳盤查的會計長林秀錦就表示,他們實際盤查的結果,使用端佔近七成(營運碳),生產加工端則約三成(蘊含碳)── 和稍早內政部長林右昌引用國外研究數據所稱的比例大致相符。



若進一步分析,生產加工端的三成碳排放,大部分來自建材原物料的開採、生產及運送,相較之下,與建築業連結更直觀的興建(加工)環節僅占三到五個百分點。



乍看之下,營建業者似乎暫鬆一口氣,其實不然。房屋使用端的七成營運碳,是使用三、四十年以上的總量,而生產端從取材到加工短則三年,最長不超過五年,若把時間因素考量進來,營建業在全球政府眼中,因應減碳轉型絕對有其必要。



對此,遠雄幕僚長兼發言人謝清林說,現階段集團從減廢,也就是廢棄建材回收再利用、減少資源消耗的方式為主要因應方式,以自家辦公室為實驗場,採用廢棄建材製作成OA家具,未來希望能擴大應用到實際銷售的產品上。



遠雄因應策略 減廢+工法革新




遠雄建設幕僚長兼發言人謝清林說明,面對減碳趨勢,目前該公司是以建材回收再利用及節能建築規劃為因應手段。


在營建業的重頭戲──工法部份,謝清林透露,遠雄也有因應調整措施,主要是把施工現場的板模,從過去慣用的木料材質逐步改為金屬(鋁)材質,建築工法也做如預鑄等不同嘗試,「不過國內營建環境特殊,我們遇到不少挑戰。台灣消費者性喜好『客變』,不僅讓必須提前準備的預鑄工法難以大量應用,也意味著額外的建材使用、更多的碳排。」



另外,台灣環境潮濕,如採取預鑄工法,相關問題會更嚴重。「目前遠雄正與國內知名建築學系合作,研發耐潮的塗料取代現有的外牆建材,只是現階段商業規模仍不足,導致成本偏高。」謝清林說。



即便如此,以低碳建築為主要研究範疇的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孫振義認為,國內導入ESG後,金管會等官方相關單位已要求上市櫃開發商,對開發過程中的碳排(足跡、盤查)等作充分揭露,仍使得建商必須選用低碳建材。




遠雄近年力行廢棄建材再利用;公司接待處的辦公家具及擺飾等,都是用廢棄建材製成。


孫振義:開徵碳費 業者必然轉型



現階段傳統(高排碳)建材確實相對便宜,一旦碳費開徵後,使用傳統建材就必須付出較多碳費,或者購買碳匯抵減,成本反而更高;相反地,隨著商業規模愈來愈大,綠色低碳建材價格只會愈來愈低,當成本開始降低,獲利空間也就擴大,對建商將轉變為積極誘因。




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孫振義認為開徵碳費,並不足以造成房價明顯上漲。


「政府應趁此時機積極扶植、打造相關產業鏈。」孫振義建議,房屋市場雖然屬於內需,但台灣包括建材、設備甚至工法等業者,都在打世界杯,「如果整體房屋產業朝低碳方向發展,不但是因應碳有價時代的必然,其實還能厚植產業競爭力。」



至於使用端,也就是營運碳部份,減碳淨零的主要途徑是節能,與綠建築內涵相符,不過關鍵會落在消費者,即便如此,不少建商在設計端仍會有所著墨,比方遠雄的做法就會透過外牆或屋頂造型及建材使用,盡可能減低(建築)日曬量,進而降低空調用電,達到節能減碳效果。



屋頂增設太陽能板(發電)也是途徑之一,尤其和十多年前相比,現在相關技術更成熟、材料價格也便宜許多,不過,仍有北部日照量不足,發電量太低等問題尚待克服;有業者曾實驗裝設風力發電裝置,最終因為噪音太大作罷。



整體而言,孫振義對於建築業減碳一事看法頗樂觀,主要是因為官方提供容積獎勵誘因,且實施ESG後,綠建築也有融資優勢,所以開發商規劃節能低碳建築的意願不會低;從使用端節能減碳也無須悲觀,即便綠建築標章後續審查更新沒有強制性,就算設備未能定期檢修、更換,導致標章失效,但通風、採光等設計端的節能效果仍在,並不受影響。




屋頂增設太陽能板(發電)也是減少營運碳途徑之一。


開徵碳費 短期將推升房價



綜合以上,進入碳有價時代,房地產市場包括生產及使用者,都必須調整及適應。不過相較之下,更多民眾關心的是:在營建成本上漲、碳費開徵的壓力下,建商會如何轉嫁,以及房價是否漲得又凶又快?
對此,坊間出現眾多說法,針對碳費開徵一事,即便環境部估算影響房價僅一%,業者卻不買單,不動產聯盟總會理事長林正雄就公開喊出未來五到八年房價漲兩成的數字,商總主席、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也說營建成本可能上漲十五%,未來勢必反映在房價上,一度搞得人心惶惶。



同樣站在建商角度,謝清林雖語帶保留,稱碳費對房價究竟會造成多少調漲壓力,還得看未來官方公布的徵收計算標準或原則而定,不過以遠雄目前實際使用低碳綠色建材的經驗,成本大概只會增加百分之三左右。



孫振義認為,開徵碳費造成房價上揚並非假議題,實際上也的確有影響,估計最後也會成功轉嫁消費者,但要單一面向稱開徵碳費進入碳有價時代,房價便因此大漲,理由並不充分,直言「開徵碳費的確會增加成本,但影響(增加)幅度有限。」



「要知道,一直以來,房價實際行情都不是由成本,而是市場機制決定。」他強調,即便未來碳費開徵,房價也確實大漲,關鍵因素也絕不會是碳費,而是其他市場或經濟因素,如資金、利率或通膨等等。




碳費開徵一事,業者表示營建成本可能上漲15%。


減碳淨零 房市未來大課題



總括來說,碳有價時代來臨,當然會直接影響產業發展乃至整體經濟,建築營建產業身為碳排大戶,從原物料端到後續使用,都會造成相當的碳排,當然不可能置身事外。



當然長期來看,隨著能源開發多元化,人類依賴石化能源的程度應會逐步減低。但即便如此,基於地球資源有限、環境及永續和產經發展必須取得平衡的大前提,碳議題或減碳淨零,仍是未來至少十到十五年人類社會的重要課題之一;而房屋市場,無論生產或使用者,當然也無可迴避,必須正視面對之。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住展雜誌 】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開徵碳費在即 碳有價時代 房屋市場準備好了嗎?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68677.12 159.03 0.23%
以太幣ETH 3914.27 88.37 2.31%
瑞波幣XRP 0.527972 0.00 -0.05%
比特幣現金BCH 484.69 0.72 0.15%
萊特幣LTC 84.76 0.86 1.03%
卡達幣ADA 0.461294 0.00 0.64%
波場幣TRX 0.112073 0.00 -0.90%
恆星幣XLM 0.108659 0.00 -0.02%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