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金融局勢不明朗,慶龍不認為完全空手(100%持有現金)是好的投資策略,畢竟系統的崩盤風險不一定會來,再說也只有當所有人都悲觀時,才能創造出好股票好價格的條件,此時不進場撿便宜,又要更待何時呢?然而,系統性的風險也不能大意與輕忽,因此慶龍主張投資人應該是要透過「合適」的股票與現金比重,來達到風險與報酬的最佳平衡,此時合適的股票與現金比,保守的投資人可設定為5:5,積極型的投資人可設定為7:3。
至少保留30%~50%的現金在手,最大的好處,就是假設當台股出現恐慌性的殺盤時,投資人仍然有足夠的籌碼,可以進場逢低買進。雖然理想的狀況是透過「合適」的股票與現金比重,達到降低風險的目的,然而,在考量實際的狀況,一般投資人或許會面臨到2個問題:
(1) 我目前的持股已經超過50%或70%,該怎麼辦?
針對這個問題,慶龍認為解決的方式,就是利用股價跌深反彈的時機,採取「只出不進」的投資策略,換言之,就是透過只賣出股票不買進股票的方式,逐步提高目前手上現金的比重達到30%~50%。
(2) 我先前買的A股與B股已經占總資金的50%~70%,但又想再買C股,不知該如何是好?
如果持股已經達到70%的比重,現階段已經不適合再投入新的現金來買C股,但如果投資人真的想要買C股,唯一的做法,就是「換股操作」。所謂換股操作,就是「降低」A股或B股目前的持股張數,作為轉進C股的資金。
這樣做的好處有二:一來可以持續保留一定的現金比重在手上,二來,股票組合中多一檔股票,也可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
另外,風險承受度較高的投資人,也可以選擇另外一種換股操作:賣出防禦性的股票,轉進攻擊型的股票。
防禦型股票,最大的特色就是在大盤不穩定時,雖然股價也會受到波及,但由於相對抗跌,因此股價的下跌就會來得比其他股票還要少;反之,所謂的攻擊型股票,由於股性較活潑,通常下跌的幅度也會較深。
防禦性的股票雖然跌幅較少,但另一個角度也代表未來股價的上漲也很「防禦」,因此從機會成本的考量下,將資金轉進跌深較深的攻擊型股票,也保留了未來股價上漲「攻擊」的機會,換言之,賣出防禦型的股票,轉進攻擊型的股票,雖然忍受短線上的帳面虧損,但卻可以因此換來長線上更大的獲利報酬。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孫慶龍的投資部落格》網址:sie.com.tw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