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校門歷史演變 傳承與革新的百年軌跡國防部軍事新聞通訊社 (2024-06-14 14:30:00)


(軍聞社記者王茗生高雄14日電)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建校百年,培育無數國軍菁英,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與民主自由寫下永載史冊的輝煌,其校門不僅是進入軍事學府的通道,更是歷史變遷的見證,從黃埔到南京,再從成都到鳳山,每個時期的校門都承載著不同故事與精神。

陸軍官校始建於民國13年,校址位在廣州原廣東陸軍學校及黃埔海軍學校舊址的黃埔島。黃埔時期的校門莊重典雅,校門前的「陸軍軍官學校」由譚延闓先生書寫,而校內流傳於世的「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對聯,彰顯了軍校對學生的嚴格要求與革命精神的培養。

民國16年3月23日,國民革命軍光復南京後,隨政府的定都,陸軍官校亦在首都建校,更銜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於17年3月6日舉行開學典禮,大門正面書有「保障五權憲法;擁護三民主義」、「為人民謀幸福;替世界打不平」等兩副對聯,橫聯為「救國、衛民」,體現學校的教育目標和使命。

因應對日抗戰情勢變化,陸軍官校自民國27年11月西遷至成都,歷時11年,因戡亂戰事失利,校務中斷止。教育方針以軍事學術及步兵戰鬥為主,加強兵種協同作戰之黃埔時期校門訓練,集結合剿匪、抗戰經驗,配合現代教育方法,務求教學之徹底。此時期大門,融合中式傳統牌門與西式常見拱門、方形石柱結構,以「研究嶄新軍學,期為黨國干城」的對聯,反映出軍事學校對學生的教育要求與理念。

為重建革命精神及反共復國奠基、積極培養軍事骨幹,陸軍官校於民國39年10月1日於鳳山復校,此時期校門建材採用鋼筋混凝土,兩柱較前高大,弧形橫額外書「陸軍軍官學校」校名,內銘「復興武德」,與校門前方照壁的「親愛精誠」校訓相互呼應,勗勉每位踏出校門的黃埔人,莫忘初衷。

陸軍官校在這百年的歷程中,歷經東征、北伐、剿共、抗日到保衛臺澎金馬等重要任務,見證了無數學子的成長,是無數國軍部隊中堅幹部的起點,每個時期的校門不僅是建築物,更像一本活歷史書,記錄著陸軍官校與中華民國共同經歷的風雨歷程,展現了一代又一代官兵的奮鬥與犧牲,隨著時代的變遷,其所代表的精神和使命,更激勵著後來者繼續前行。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68677.12 159.03 0.23%
以太幣ETH 3914.27 88.37 2.31%
瑞波幣XRP 0.527972 0.00 -0.05%
比特幣現金BCH 484.69 0.72 0.15%
萊特幣LTC 84.76 0.86 1.03%
卡達幣ADA 0.461294 0.00 0.64%
波場幣TRX 0.112073 0.00 -0.90%
恆星幣XLM 0.108659 0.00 -0.02%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