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接單國內生產比創11年新高 中國占比探新低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28日電 (2024-06-28 15:19:49)

經濟部統計處今天公布「外銷訂單海外生產實況調查」,受惠AI需求擴增,112年外銷訂單國內生產比率達49.1%,為102年以來、11年新高;另在供應鏈分散布局趨勢下,中國大陸生產比率探新低,東協生產比率則續創新高。

經濟部統計處今天公布「外銷訂單海外生產實況調查」,共調查2826家,回收樣本2795家,回表率98.9%。

調查結果顯示,112年外銷訂單中,以國內生產比率占49.1%最高,較前一年上升0.3個百分點,為102年以來新高。統計處指出,主因高效能運算及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擴增,IC設計、伺服器、筆電及網通產品廠商擴大國內生產比重,拉高整體接單國內生產比率。

其次,在中國大陸及香港生產占37.8%,較111年下降0.9個百分點,為有調查新低;東協占7.0%排第3,較111年上升1.2個百分點,續創新高,則是因美中紛爭、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持續牽動全球供應鏈重組,東協成為台商海外布局的重要生產基地,其中以越南生產占2.6%最大。

進一步觀察112年外銷訂單生產方式,以「自行生產(含交付子公司或關係企業生產)」占81.7%最高,較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其次為「委託他廠代工生產」占9.7%,較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向他廠購買產品」則占8.5%,較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

統計處表示,原因是筆電、晶圓代工、印刷電路板等廠商接單減少,拉低自行生產比重,加上以向他廠購買為主的晶片通路商接單增加,提高整體向他廠購買比重。

攤開調查回收樣本,112年有海外生產廠商798家、占28.6%,其海外生產原因以「配合客戶要求」占53.4%續居首位,較111年上升3.3個百分點,其次為「生產成本低廉」占45.7%,較111年下降4.0個百分點,相較於99年最高達73.2%更是明顯減少,顯見生產成本低廉誘因已明顯降低。

統計處指出,各外銷業者主要競爭對手,以面臨國內同業者占50.4%最多,較111年下降1.5個百分點,其次為陸系企業占25.1%,較111年上升2.7個百分點,歐美系企業、日韓系企業分居第3及第4。

就主要貨品類別觀察,各貨品均以「國內同業」為首要競爭對手,其中以資訊通信產品占比達70.2%最高,電子產品亦逾5成以國內業者為主要競爭對手;此外,各貨品視陸系企業為競爭對手占比均較前一年上升。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68677.12 159.03 0.23%
以太幣ETH 3914.27 88.37 2.31%
瑞波幣XRP 0.527972 0.00 -0.05%
比特幣現金BCH 484.69 0.72 0.15%
萊特幣LTC 84.76 0.86 1.03%
卡達幣ADA 0.461294 0.00 0.64%
波場幣TRX 0.112073 0.00 -0.90%
恆星幣XLM 0.108659 0.00 -0.02%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