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超級鋰電池廠開始出貨(2017-01-17 11:55:54 理財周刊)

文.李彥緯

伴隨全球環保、減碳風潮不斷擴大、蔓延至汽車產業,世人眼中所認知號稱移動行駛時,「零碳排」的電動車,目前正持續擴大於全球汽車市場占有率。驅動電動車行駛的核心元件─動力電池,市場需求數量正快速擴增,台灣周邊相關連上下游原材料、控制及管理模組、散熱元件等次產業,後市發展持續看好。 其中,純電動車不可或缺最重要核心組件─鋰電池,上游電池材料、下游電池模組次產業,台廠相關業者未來於美國、中國,乃至於全球電動車市場的占有率,仍有相當大成長、想像空間。

電動車動力電池需求量增加

依照產業研究知名機構「Navigant Research」所發佈「全球輕型電動車」市場規模預估報告指出,到二○二○年底,全球輕型電動車市場規模將持續穩定成長達六六○萬輛。

同時,伴隨著電動車銷售熱潮的持續增溫,成立時間短、崛起快速的國際知名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目前已成為全球電動車市場年度銷量排行冠軍;二○一五年全年總銷售量大幅成長達五萬輛以上(佔全球全年「純電動車」市場二三.一五%市占率);同時,去(二○一六)年累計年度總銷售量,更進一步因推出相對平價車款「Model 3」問世,因而大幅激增高達至三十萬輛以上。

特斯拉加速衝刺交貨量

隨著全球電動車市場規模持續成長,對於電動汽車最重要的「動力」單元─「動力鋰電池」的需求數量,也跟著穩定擴增。對目前已為全球純電動車市場龍頭廠的特斯拉(Tesla)而言,能否擁有充分、足夠的動力電池供應能量,更關乎其未來能否快速推升出貨量、營收獲利成長動能的最重要關鍵(特斯拉原本即規劃將每年電動車銷售總量大幅放量擴增多達五十萬輛,後因受限鋰離子電池供應商供貨量能不足因而暫時無法達成)。

為有效滿足首輛大眾化、發表後訂單應接不暇、高達四十萬輛預購單的電動車Model 3在手巨額訂單,所衍生對動力電池的大量需求,Tesla及主要動力電池供應商─日本鋰電池大廠Panasonic,已合作於美國內華達州雷諾市,耗資巨資五十億美元,建立一座產能規模龐大、最終量產月產能高達四萬二千顆電池規模大型鋰電池廠Gigafactory,特斯拉於一月四日正式對外宣布,Gigafactory首批產品Model 3專用鋰電池,已正式開始供貨,力求達成原本所設定建廠目標─滿足Tesla所預定達成二年後,「年產量達五十萬輛Model 3」電動車量產目標。

特斯拉表示,去年第四季總交車量約二.二二萬輛,少於公司原本所預期二.五萬輛,因此導致特斯拉去年全年交車總量僅達七.六二萬輛,未達成原本所預測至少八萬輛左右水準。特斯拉進一步表示,雖然去年第四季新接購車訂單量創歷史新高紀錄,但自去年十月底開始為半自動駕駛系統Autopilot升級至新版本、新增感應器及鏡頭數量後,生產、交車速度因此趕不及預定交車速度。
儘管目前旗下生產線供貨速度仍有待加速,但Tesla後市電動車銷售量成長力道,於陸續完成安裝半自動駕駛系統「Autopilot」新版本、新增更多感應器及鏡頭後,預料將有助於持續提升自動駕駛安全性,可望進一步刺激銷量成長下,因而仍為電動車產業分析人士、市場投資分析師所持續看好,也因此仍將持續有助於後市全球車用「鋰電池」市場需求量穩定成長向上。

中國新能源車補貼政策出台

中國官方於去年底台北股市封關前,經由財政部、科技部、工業、資訊部、發改委等機構,聯合發布《關於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預定自今年一月一日起正式施行上路,使得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終告塵埃落定,中國全境預計於二○二○年底,成長達五百萬輛電動車市場規模的政策計劃目標(中國電動車市場規模約占全球五七.八三%市占率),預料也將有望順利達成。

同時,中國新能源車補貼政策正式底定後,全國新能源車產業也將因此加速發展、成長的力道,新政策的規劃方向、規定施行的主軸調整結果,預料將有利於技術力領先之優勢企業進一步勝出。

中國最新版本之新能源車新補貼政策,已針對以往兩年間高速發展過程中,所因此產生多項光怪陸離市場問題,做了相對應的有效、明確、針對性調整。主要規範首先為提高推薦購買電動車車型目錄之入選門檻,同時加入動態、彈性調整機制,以及「電池性能」、「安全要求」、「續航里程」、「整車能耗」等比較、考評、審核技術指標(明顯具促成電池生產廠商主動提升產品研發力、生產技術力層級之政策發展效益);第二項則為進一步調整客車、專用電動車購置補貼金額,降低電動車廠騙補、過補事件發生可能性;第三項政策重點主要以健全監管體系為主,以達成有效監督、促進新能源汽車普及化應用之政策發展目標。

中國電動乘用車補貼最高上限已由五.五萬元人民幣下調至四.四萬元(相對二○一六年補貼金額下降二○%);同時,並依照車用三元鋰鐵電池能量密度90Wh/kg~120Wh/kg者,給予補貼標準乘數一倍,120Wh/kg以上者,則擴大補貼乘數額度達一.一倍。

新補貼政策清楚定義未來兩年內,電動車廠及相關原材料、零組件供應商,意圖掌握、搶食中國電動車市場發展、擴大市場商機之遊戲規則,預料仍將有利行業規模維持一定成長速度。

同時,也成功以更市場化誘導方式,鼓勵電動車、相關原材料及零組件供應鏈體系,生產技術力更趨高端、更勝一籌的優勢企業(特別是「鋰電池」相關廠商)突圍勝出,預料將可有利優質、具競爭力企業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升。

台灣鋰電池產業發展迅速

以台灣現有「電動車」相關零組件、電源及控制模組元件產業結構而言,以「鋰電池」次產業相關供應鏈廠商,後市最有可能因產品技術力最高、打入美國及中國電動車大廠與鋰電池材料廠供應鏈衛星體系速度最快,而成為本次中國最新出台之新能源車新補貼政策,所引起高能量密度、高充放電效能高等級「鋰電池」,上游原材料市場隨之成長、擴大商機的先期受惠廠商。

根據ITT資料指出,二○一三年全球電動車對鋰離子電池需求數量已見到明顯翻倍成長榮景;預估二○一六年全球鋰電池需求量年複合成長率,更將一舉衝越一二○%水準。美國運輸產業研調機構Navigant Research亦發表預測,全球車用鋰離子電池市場,將自二○一三年時三二億美元,大幅度成長達二○二三年二四一億美元規模。

台灣鋰電池產業供應鏈中,上中游材料、電池芯等半成品產品,由於受製程技術落後日、韓廠商,市場價格無法與中國廠商競爭等因素拖累,國內廠商無奈只能承接小量訂單。上中游相關正極材料、電池芯等,原材料供應多需依賴日系、韓系大廠;下游電池模組方面,儘管產業進入門檻較低,但卻是台灣鋰電池廠最具競爭優勢一環,主要因為國內廠商擁有:經濟規模、降低成本、管理能力、貼近市場、與下游客戶關係良好等市場競爭優勢等所致。

鋰離子電池上游原材料約佔整體製造成本達六成比重,目前國內整體鋰電池材料供應體系構建漸臻健全,製造鋰電池所需正、負極材料、電解液等關鍵材料,台廠現階段正逐漸拉高「進口替代」供應比重。

正台廠鋰電池概念股

依據IEK市場調查報告指出,「正極材料」市場方面,相關台廠計有:立凱(5227)、尚志(3579)、宏瀨、倍特力、台塑鋰鐵、長園科技(8038)、美琪瑪(4721)、康普(4739)、鐵研、宏森(3522);「負極材料」方面,相關台廠計有:中碳(1723)、榮炭(6555)。同時,尚有「電解液」廠─台塑(1301),「隔離膜」廠─明基材料(8215)、前瞻、能源科技,「罐體」廠─宏全(9939),「其他材料」廠─聚和(6509)、長春、金居(8358)、南亞(1303)、台灣日礦、台日古河、聚鼎(6224)等。

美琪瑪(4721)股本七.五億元,為台灣少數幾家「鈷」系列產品化工廠,旗下產品及營收比重為:PTA氧化觸媒(用於生產紡織業上游原材料─聚酯纖維)五二.○二%、鋰電池正極材料相關原料四七.九八%(目前已成功打入Toyota車用電池供應鏈)。美琪瑪目前擁有PTA觸媒達一六條產線,全球市占率高達四○%;鋰電池正極材料上游材料─「硫酸鈷」、「硫酸鎳」生產 線,已於二○一三年二月起,切割予美琪瑪與日商戶田(4100.JP)所合資成立之子公司─美戶先進材料(公司位於桃園市觀音區),美琪瑪、戶田分別持股五○%。目前,美戶先進共計有六條生產線,其中四條生產硫酸鎳,年產能為七千二百噸,二條為硫酸鈷生產線,年產能為三千六百噸。

美琪瑪公告去年十一月營收為一.九八億元,月增率負六.九一%,年增率二八.九九%;累計去年一~十一月合併營收總額達二一.○九億元,年增率一一.七六%。

正極材料廠美琪瑪 訂單穩定 業外收益增

回顧去年第四季,全球工業用金屬市場市況表現,鎳、鈷價漲勢十分強勁;以目前倫敦金屬交易所報價變化結果來看,鈷價已自去年一十月初持續成長高達報價為二七三○○美元/噸,截至去年十二月下旬為止,成交報價已達每噸三二五一○美元,單季價格漲升幅度達近二○%增幅;鎳價方面,則大約於每噸一○五○○至一萬一千美元間來回持續震盪整理;由於原料價格已不斷走高,市場法人評估美琪瑪第四季毛利率表現,預料將與前兩季水準(第二季為九.一四%、第三季八.九一%)相近。

但由於近半年來國際美元匯率持續走強,有助於美元報價之美系客戶,加大對美琪瑪下單、拉貨力道。另一方面;美戶先進也評估,後續有機會營收業績持續成長;同時,歷經前一季度的虧損影響後,重新營運獲利機率高。法人機構評估,美琪瑪去年第四季獲利有望較第三季二千一百萬元水準為高,有望交出與第二季三千六百萬元相近水準。

展望今年第一季營運前景,以美琪瑪目前在手客戶下單合約而言,第一季出貨量應與去年底水準相近;法人機構則預估,受惠鈷、鎳市場報價繼續走升激勵下,美琪瑪今年第一季營收有望見到小幅增加。

於獲利表現方面上,市場法人進一步評估,因美戶先進電池材料產品往來客戶,去年出貨量持續穩健成長,今年第一季有望繼續挹注美琪瑪業外收益下,單季獲利年增率有望優於營收年增率水準。

法人機構預估,美琪瑪二○一六年全年營收約達二二.八億元,年增率約一二.七七%左右,全年EPS約一.八八元。市場法人推估今年營收年增率約一○.四八%,全年營收可持續成長達四二五.一九億元,全年EPS持續走升達約二.三九元,目前本益比約一三.四倍。

正極材料廠長園科 打入電動車紅色供應鏈

長園科(8038)目前股本約五.六五億元新台幣,產品及營收比重為:電池模組四六.四三%、正極材料三五.五一%、技術服務收入一六.六○%、其他一.四五%。

長園科公告去年十一月營收○.一二億元,月增○.六二%,年增三五.八七%;累計去年一~十一月合併營收總額一.八六億元,年增二二一.五二%。

長園科持續布局儲能市場需求領域,繼先前與日本豐田通商合作,搶攻日本儲能電池市場後,更進一步積極開拓國際業務發展,已成功打入美國儲能市場供應鏈。長園生產「氧化鋰鐵磷(LiFexMyPOz)正極材料」擁有美國專利,現有合作夥伴兼股東包括:台塑、日本豐田集團旗下豐田通商。

在不斷成長之中國電動車產業及市場周邊相關零組件、模組元件市場開發方面,長園科目前已成功打入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萬向電動汽車,以及鋰電池芯合作廠─中宇鋰電源等車用動力電池零組件、元件供應鏈,未來極有機會成功搭上中國電動車市場持續成長上升氣流,營收業績、營運獲利表現隨之冉冉上升。
同時,在中國現有4G、未來5G通訊應用市場相關衍生商機掌握方面,長園科也已藉由所授權之電池芯合作夥伴─中宇鋰電源,成功打入中國移動電信設備標案供應鏈。因中宇鋰電源已成功取得中國移動部分省分設備建置訂單,等同長園科已間接與下游客戶建立合作關係,未來可望繼受惠中國4G基地台建設商機後,繼續受惠下一世代5G通訊系統及設備所衍生持續成長鋰電池應用市場商機。

法人機構預估,長園科二○一六年全年營收約達二.四八億元,年增率高達約二四三.一五%左右,全年EPS約○.三一元。市場法人推估今年營收年增率約三二.四三%,全年營收可持續成長達約三二二億元左右,全年EPS將可持續大幅成長達約○.九四元,目前本益比約五六.九倍。

中碳(1723)股本二三.六九億元,旗下產品及營收比重為:煤焦油系列五一.二二%、輕油提純三八.二一%、焦碳一○.五七%。

負極材料廠中碳 產能拉高達滿水位

中碳去年十一月營收三.四九億元,月減二二.八%,年增一一.三三%;累計去年一~十一月合併營收四六.七八億元,年減一二.七%。

有關電動車動力鋰電池原材料之一「碳材─『介相碳微球』」後續出貨、營運展望部分,法人機構評估,中國電動車產業、市場於成功走出境內電動車廠商,去年大規模、普遍性「騙補」行為弊端之負面影響後,隨著官方新補貼政策規範、施行標準細則先後出台後,不只將有助中國電動車市場從此更加健全發展、規模日益龐大,也將有助目前已成功打入Tesla最大鋰電池供應商─日本鋰電池大廠─Panasonic,以及中國最大電動車廠─比亞迪,鋰電池上游原材料供應鏈的中碳,後續「介相碳微球」銷售成功回穩後,進一步持續擴量、穩定成長榮景實現。

不過由於中碳目前碳材產能已屆滿載水位,後續營收業績要想見到較明顯、有感成長表現,須等到屏南新廠完工後,才有機會成功實現。中碳介相碳微球先前所規劃、建置之二條新產線,預估可於今年底左右完成、明(二○一八)年正式投產。
另一方面,中碳「超高電容」近期亦成功接獲達一噸拉貨量訂單,且試單客戶亦明顯增多下,因目前現有二條產線產能利用率已達高檔水準,公司已完成增設第三條產線建置計畫。

法人機構預估,中碳二○一六年全年營收約達五四.三四億元,年增率約負五.二九%左右,全年EPS約四.三九元。

市場法人推估今年營收年增率約一八.一三%,全年營收可繼續成長達六四.一九億元,全年EPS持續成長達約五.五九元,目前本益比約二一.三倍左右。
台灣製造業廠商中,亦不乏從事純電動車核心動力元件─「鋰電池」,上下游原材料產銷業務、具一定市場競爭力者,未來大有機會順利搭上此波伴隨包含美國、中國在內,全球電動車市場不斷成長熱潮,所衍生持續增加、規模日益龐大的全球鋰離子電池市場商機。

回列表頁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64500.89 223.99 0.35%
以太幣ETH 3159.29 19.48 0.62%
瑞波幣XRP 0.525509 0.00 -0.36%
比特幣現金BCH 478.79 -0.23 -0.05%
萊特幣LTC 84.27 1.11 1.33%
卡達幣ADA 0.467479 -0.01 -1.56%
波場幣TRX 0.117155 0.00 3.47%
恆星幣XLM 0.113071 0.00 -1.22%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