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君:新藥股進入利多良性循環 ( 先探投資週刊 徐玉君‧文)
如果說「政策的加持」是生技新藥類股的催情劑,那麼「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就是生技新藥的威而鋼,也就是近來生技新藥類股股價強強滾的原因!問題來了,新藥股漲到這理,尤其是基亞,還能追嗎?重點不是能不能追股票,而是要先了解這些股票上漲的關鍵要素──催情劑與威而鋼的效應。
這次利多不再是狼來了這一次,生策中心與生策會擬定了三十三項提交行政院的建言書,沒想到行政院一口氣全部接納,甚至表達三年內執行達陣的時間表。什麼時候政策的執行力變得那麼積極?這要回朔到一九九七年行政院開發基金投資生技產業計畫開始談起,當時的指標股中化飆漲一段行情,股價來到歷史高點的四二.七一元;然而這個口號喊了十幾年,別說什麼建樹,連樹的影子都沒有。
回過頭看,台灣的生技產業沒有了政策的加持,難道就要倒了嗎?並沒有,只是生技產業的投資金額龐大,加上回收風險高、投入的時間長,如果沒有最佳的制定政策加以扶持,進而輔導民間資金的投入,讓時下過多的游資投入生技產業將會相當可惜。
加上台灣目前面臨內憂外患夾擊,憂的是GDP確定破二,最新調整目標為一.六六%,外患除歐債風暴外,全球經濟局勢困難;政策勢必要積極扶植產業,來展現產業面的強勁生命力,尤其是最不受景氣衝擊影響的生技業,在各家業者積極努力下,終於見到政策動起來的積極面,全力扶植生技業已是政策不可不為的最佳出路。
新藥股在手 希望無窮至於看山是山的投資人最幸福,有題材就先搶搭個轎,再看趨勢操作,不對頭就走人,像極了「樂透彩」,在累積獎金數億元的夢想下,持有一張、希望無窮,就等開獎的那一刻。
只是目前生技類的投資人幾乎都處於「看山不是山」的階段,也就是有了基本認知,卻忽略生技產業在國際變數的影響下可能形成的助力,以及政策確實執行的加持效應。
目前台股中的新藥、類新藥族群近三○檔,要分析這些新藥、類新藥股研發新藥的題目標的有沒有市場?機會?這是最大考量。前述新藥、類新藥的研發曠日費時,最大的門檻就是資金,盤面上強勢的新藥股幾乎都還在虧損,有獲利支撐還兼具研發新藥能力的特色新藥股,卻沒有這些虧損的公司股價亮眼?是何故?台股對生技業的迷思在於本益比的比較,有了獲利數字,很自然的給予約略的本益比,卻忽略了研發新藥的本夢比。
如前所述,政策在不得不的情況,必須積極扶植生醫族群,這一刀下去當然還需要衛生署細則的執行,既然行政院長陳計畫表明定三年,投資人拭目以待;這次的政策加持不再是惠而不實的利多,受惠的族群於後將有生技產業投資專家羅敏菁的看法。
真正立足台灣放眼中國除了政策利多的加持,最重要的利多延伸還是「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尤其是未來在新藥研發方面,兩岸對於臨床試驗的認定上,將會採取同一套標準,只要兩岸的藥廠完成臨床試驗,進入對方市場時,都不必重做,將可大幅縮短上市時間。
這個協議是一個長線的利多題材,因為中國既然已經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後的第三大醫藥市場經濟體,將近十四億的人口紅利,加上中國醫療市場的專業程度仍嚴重落後台灣,中國對醫藥市場的需求強勁,想要扶植自己的企業,卻又仍有差距;儘管市場質疑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中國的藥物也可進入台灣,但這是一個可選性的市場,病人可以不用中國的藥;但是台灣研發過去的新藥,卻是擁有台灣近六十倍的人口市場,自然使台灣的生技新藥業受惠。
至於業者如何解讀這個政策利多?因為過去國內研發的新藥不見得能取得健保藥價資格,更不用說拿到較好的核價;但是,未來因在台研發新藥政策的實施,不僅可取得健保給付資格,甚至可以由健保局核予較一般藥物更好的價格,有利於鼓舞國內新藥廠在台積極研發新藥,且有效吸引外資投資台灣新藥廠,以台灣為跳板進攻中國醫藥市場,生醫產業的利多題材才會不斷良性循環生生不息。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693期
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的當期內文轉載
◎封面故事:新藥股持盈保泰操作策略
◎國際趨勢:寬鬆藥效已過 歐元歐股回軟
◎特別企劃:台積電 跌破年線就是買點
◎焦點議題:金磚四國何時再現光環
◎期市真探:階梯式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