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訂閱越戶45歲為分水嶺!月均花費274元nownews (2024-05-15 15:34:09)


針對「訂閱國際平台」的用戶,前三大訂閱平台依序為Netflix(63%)、YouTube(41%)、Disney+(38%)。(圖/取自Pixabay)

[NOWnews今日新聞]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發布台灣影音觀看行為調查,93%網友有觀看影音的習慣,其中有近半網友每日花費1-2小時觀看長篇影音。調查顯示,國人觀看串流影音(49%)的偏好度已超越非串流影音(44%),產業分析師洪齊亞指出,45歲為關鍵分水嶺,對串流影音的偏好隨年齡增加而遞增,18-25歲有高達66%偏好串流,預期隨著世代推移,未來3年內國人對於串流影音的偏好度將有機會過半。

資策會MIC觀測選擇串流影音的原因,網路習慣為主因,反映出對行動上網依賴性已改變國人的影音觀看習慣,而可隨時隨地觀看的體驗成效,以及無需超額花費的價格、多元內容等都是驅動用戶朝串流影音轉移的關鍵,有64%串流影音用戶表示,在近5年內增加對串流影音的使用。

資策會MIC進一步針對選擇串流影音的用戶,調查其平台偏好與訂閱行為。用戶對於國際平台偏好度前五名依序為YouTube(73%)、Netflix(52%)、Disney+(28%)、LINE TV(23%)以及愛奇藝(19%),針對「訂閱國際平台」的用戶,前三大訂閱平台依序為Netflix(63%)、YouTube(41%)、Disney+(38%)。此外,用戶對於國內平台偏好前五名,依序為巴哈姆特動畫瘋(32%)、中華電信Hami Video(27%)、遠傳friDay影音(18%)、愛爾達ELTA TV(17%)與公視+(17%),針對「訂閱國內平台」的用戶,前三大訂閱平台分別為中華電信Hami Video(31%)、巴哈姆特動畫瘋(20%)以及遠傳friDay影音(19%)。

分析用戶願意付費的關鍵,資策會MIC表示,半數是因為「訂價合理可接受」,另外,為了「去除廣告」或觀看「更高畫質」、「獨家授權」也各有3成以上比例。比較不同年齡層的付費動機,36-45歲對價格最敏感、26-35歲最在意去除廣告,而18-25歲最在意高畫質、獨家授權與正版內容。

資策會MIC也表示,調查顯示,串流訂閱戶每月平均花費274元訂閱,其中約6成每月花費300元以下、25%每月花費300-500元,而每月花費500元以上的訂閱大戶占14%,其中以26-35歲比例最高,約2成。進一步分析付款模式,「月訂閱、自動續訂」(27%)與「年訂閱、手動續訂」(26%)為最大宗,另有2成用戶選擇「月訂閱、手動續訂」。

而未訂閱用戶的原因,近7成認為現有免費內容已足夠,約4成表示更習慣使用免費平台,另有3成以上可接受免費影音的畫質,或不介意觀看廣告。

除了串流影音用戶與訂閱行為,資策會MIC也針對整體網友偏好觀看的影音類型進行調查。網友喜歡觀看的長篇影音類型前五名,劇情、喜劇類即超過4成,而喜歡觀看愛情浪漫、動漫畫與冒險動作者也有約3成。短影音方面,過半網友喜歡觀看美食旅遊類,也有超過2成5喜歡觀看微電影與電影相關、娛樂綜藝、音樂與MV,以及戲劇類的短影音。產業分析師洪齊亞指出,高達54%網友會前往拍攝地觀光旅遊,且有43%會購買置入產品、32%會購買相關生活用品,另外,近半網友會觀看幕後花絮、精華片段,約有3成網友會觀看電影預告、影劇解說、追蹤演員或網紅社群,皆顯示出影音內容結合旅遊體驗的潛在商機,以及置入仍具影響力,同時業者也可利用影音衍生內容來做為吸引用戶目光的媒介。



相關新聞


串流媒體當道!韓國年輕族群「1年砸50萬韓幣」 漲價都要續訂


YouTube推免費課程 台灣首位破千萬訂閱YTR「奇軒」教學片將登場


Netflix 5月片單!柳俊烈挑戰生存遊戲、翹臀珍《異星》拯救世界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68677.12 159.03 0.23%
以太幣ETH 3914.27 88.37 2.31%
瑞波幣XRP 0.527972 0.00 -0.05%
比特幣現金BCH 484.69 0.72 0.15%
萊特幣LTC 84.76 0.86 1.03%
卡達幣ADA 0.461294 0.00 0.64%
波場幣TRX 0.112073 0.00 -0.90%
恆星幣XLM 0.108659 0.00 -0.02%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