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孫侃時政》傷敵八百,自損一千的中美經濟戰優傳媒新聞網 (2024-08-23 06:23:46)



如今的台灣,瀰漫著一股要替美國充當馬前卒,與大陸決一死戰的氣氛。台灣人妄想著「台灣有事就是美日有事」。錯了,台灣的是永遠只是台灣自己的事,美日不會吃飽了撐得,他們只想把水攪渾,卻不願意淌渾水。中美經濟戰隨時可能劃下句點,當兩強轉為合作時,台灣千萬別當裡外不是人的豬八戒。(圖/取自網路)

作者/孫恭正

自川普(2018年3月)開啟的中美貿易戰,至今已持續第六年了。這場經濟大戰還會持續多久?恐怕無人知曉。但經濟發展的目的是為了給人類帶來更好的未來,以及更富裕的生活,絕不應該以經濟手段作為打擊對手的工具,美國的這種作法,只怕最後的結果是「傷敵八百卻自損一千」。

美國作為世界經濟的領頭羊,原因在於美國擁有絕對領先的「創新」能力,同時又以美元箝制世界經濟的咽喉,因此美國數十年來得以呼風喚雨。毫無疑問,美國在科技創新領域執世界之牛耳,任誰都無法反對。但美國在創新後的「應用」領域卻遠遠落後中國大陸,也是不爭的事實。「網際網路」的發達源自於美國的創新,但將網路應用達到頂峰的卻是中國大陸,大陸在行動支付,網路購物等等方面的普遍應用,美國根本難以望其項背。

導致美國「應用」跟不上「創新」的原因,筆者認為有四項美國根本無法解決的難題。第一是基礎建設的落後,美國的基礎建設遠遠落後於中國大陸,而科技創新要落實在應用層面,必須有基礎建設的配合,這就是為何中國大陸能在應用方面領先美國的重要原因。

第二是美國的金融體制,美國的資本家注重高投資報酬率,他們熱衷於風險投資,自然也帶動美國在科技創新方面的進步。但他們對於需要注入巨額資金,卻無法在短期見到高額回報的基礎建設興致缺缺,因此美國很難發展基礎建設,自然也就難以落實在創新後的應用方面。

第三是美國人的天性與勞動法規的限制。中國人天性勤勞,又能夠接受新奇的事物,但美國人不同,美國人民過度重視個人,以自我為中心的本性,更讓美國難以成為科技創新的應用市場。

第四就是人口的差異。中國大陸14億人口,美國只有3.3億,中國本身就是一個極為龐大的消費市場,印度雖然也有14億人口,但消費能力遠不及中國大陸。科技創新的結果如果不進入市場應用,那麼創新的意義何在?誰來為創新買單呢?貿易的持久戰最終扼殺的是創新的動能,所以美國發起的經濟戰,結果必然是「傷敵八百,自損一千」。

根據中央社的報導,由於美國限制輝達(NVIDIA)高階AI晶片銷往大陸,造成輝達銷售業績下滑。輝達為了配合美國政府禁令,對中國大陸推出降規版的AI晶片,由於降規版晶片效能受限,反而遭到華為與騰訊搶單。由此觀之,美國對大陸的經濟封鎖,究竟誰受益?誰受害?美國可以限制高階晶片輸往中國大陸,難道還能禁止中國大陸自己生產晶片嗎?

最慘的是美國的iphone手機,由於蘋果手機在大陸銷量持續低迷,今年618消費節,iphone15 Pro 128g 直接降價25.6%,還搭配12期零利率,從原價7999元人民幣,降至5949元。同樣的手機台灣售價為33699台幣,約為8000元人民幣,試問誰才是「韭菜」?

兩虎相爭,小者死大者傷,中美經濟大戰誰小誰大?誰死誰傷尚未可知。但天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當雙方發現爭鬥的結果是兩敗俱傷時,合作就是必然的選項。戰國時期,蘇秦對齊閔王說「小國之情莫如謹靜而寡信諸侯」,意思是說小國的策略最好是謹慎小心,不要輕信盟約。

如今的台灣,瀰漫著一股要替美國充當馬前卒,與大陸決一死戰的氣氛。台灣人妄想著「台灣有事就是美日有事」。錯了,台灣的是永遠只是台灣自己的事,美日不會吃飽了撐得,他們只想把水攪渾,卻不願意淌渾水。

中美經濟戰隨時可能劃下句點,當兩強轉為合作時,台灣千萬別當裡外不是人的豬八戒。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



孫恭正,退伍軍人,東吳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曾任證券專業經理人,北京中律縱橫副總經理,教師。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68677.12 159.03 0.23%
以太幣ETH 3914.27 88.37 2.31%
瑞波幣XRP 0.527972 0.00 -0.05%
比特幣現金BCH 484.69 0.72 0.15%
萊特幣LTC 84.76 0.86 1.03%
卡達幣ADA 0.461294 0.00 0.64%
波場幣TRX 0.112073 0.00 -0.90%
恆星幣XLM 0.108659 0.00 -0.02%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