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者談產能過剩 根源是需求不足經濟失衡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3日電 (2024-05-03 18:25:31)

「產能過剩」是當前看待中國經濟的熱門議題,北大國發院院長黃益平認為,中國常態性出現產能過剩問題,最根本原因是宏觀層面的經濟失衡,即投資多、消費少。

2023年底舉行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與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到了產能過剩。2023年12月,中央財辦相關負責人詳解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時曾提及,「部分新興行業存在重複布局和內捲式競爭,一些行業產能過剩」。

由於美歐等國指責中國新能源產業產能過剩,衝擊其他國家的生產,當前中國對產能過剩的討論小心翼翼。經濟觀察報2日就稱,中國政策語境下出現的「產能過剩」與美國財政部部長葉倫(Janet Yellen)提出的「產能過剩」內涵並不相同。

報導專訪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黃益平談中國的產能過剩議題。他表示,最近美國一些官員稱中國產能過剩,似乎更多是從中國大量出口對其他國家的行業生產與就業造成一些影響的角度提出來的,所以不一定是嚴格意義上的「產能過剩」。

他說,這一輪關於「產能過剩」的討論確實比較複雜,既涉及傳統行業如鋼鐵、氧化鋁、造船等,也涉及新興行業如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等。

黃益平說,過去產能過剩主要發生在傳統產業,現在開始出現在一些新興產業。過去產能過剩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國有企業,現在可能更多集中在民營企業。這可能說明造成這一輪產能過剩問題的機制與之前有差別。

此外,以前產能過剩主要是由政府推動投資形成,相關產業技術含量相對比較低。現在出現的新一輪產能過剩,雖然也有政府推動,但最主要原因還是中國經濟正處在產業升級換代的關鍵時期,很多舊產業因無法持續發展急需尋找新方向。一旦出現有發展潛力的行業,全國企業、甚至地方政府的資源都會向這些行業集中,在短期內形成產能暴漲。

他認為,中國常態性地出現產能過剩問題,最根本原因是投資多、消費少。當前中國總消費占GDP的比例為57%,比全球平均水準低20個百分點,消費需求不足很容易造成產能過剩。

他表示,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幾乎一直存在產能過剩,只不過早些年透過出口消化了國內的產能過剩問題。但現在這樣做變得很困難,地緣政治矛盾促使中國出口品的接受度顯著降低,此外,中國從小國經濟躍升為大國經濟,「買什麼什麼貴、賣什麼什麼便宜」,貿易夥伴對中國進出口的反應也就更大。

黃益平說,中國在2016年自上而下推動「去產能」,雖然政策舉措達到了一些效果,也引發了不少問題,比如被去掉的大多是民營企業的產能,而不是國有企業的產能。

他認為,化解當前的產能過剩問題,首先還是需要下功夫降低宏觀經濟失衡矛盾;其次把產業政策的重點轉移到創新鏈的前端,不要過多支持產能複製;第三是約束地方政府、金融機構一窩蜂地支持所謂的新興產業;最後是強化市場紀律,「既然出現產能過剩問題的大多數是民營企業,市場會幫助他們出清相當大部分的過剩產能」。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66780.08 1,548.50 2.37%
以太幣ETH 3092.89 147.76 5.02%
瑞波幣XRP 0.523838 0.01 1.58%
比特幣現金BCH 467.41 22.56 5.07%
萊特幣LTC 84.10 1.64 1.99%
卡達幣ADA 0.481303 0.02 4.70%
波場幣TRX 0.124501 0.00 -0.42%
恆星幣XLM 0.108852 0.00 2.02%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