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全球IPO快速冷卻 恐創10年新低中央社記者廖漢原紐約25日專電 (2024-06-25 22:30:45)

美國紐約時報報導,中資企業在中國與國外市場掛牌數與募資金額今年顯著減少,如果趨勢持續,有可能創近10年新低。中企赴海外上市除了面臨更透明公開的要求,內部對民營企業控管也更趨嚴厲。

2014年,中國電商阿里巴巴在紐約首次公開募股(IPO),美國投資銀行爭相競逐代銷,創辦人馬雲親臨華爾街股票交易市場為代號BABA的公司掛牌,風光一時。時隔10年,美中關係風雲變色,中企在美股上市已成過往雲煙,馬雲也極少公開露面。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中資企業過去3年在美上市募資總額僅有5億8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87億3400萬元),當中大部分是今年5月10日汽車集團吉利旗下高級純電動車品牌極氪(Zeekr)的單一IPO。

中企在全球上市銷聲匿跡,不是他國市場法規或限制提高,而是中國官方對民企監管擴大。根據金融服務業者Dealogic統計,今年至今,約有40間中國企業在自家市場掛牌,籌資金額僅30億美元(約新台幣969億元),如果趨勢持續,今年有可能是近10年來,中企IPO金額最低的一年。

經營有成或具發展潛力的民間或新創企業透過IPO在公開市場募集資金,以擴大研發與產品服務銷售,增加公司規模。新上市公司數量與金額是檢視市場健康與活躍度的重要指標,中方嚴控民營企業,導致投資減少,外國投資人因北京政策欠可預期性紛紛縮手,中企海外上市的黃金年代不再,今年更可能大幅縮水。

報導引述香港東方資本(Orient Capital Research)總經理柯里爾(Andrew Collier)說法,企業透過民間與股票市場集資,但對政黨來說,有黨影響力減少的風險。

中企除了面臨內部嚴控,海外上市也充滿風險,以更快更廉價的流行服飾為賣點的中國跨境電商希音(Shein)年初有意在美上市,美國聯邦參議員盧比歐(Marco Rubio)以國安為由,公開要求證券管理委員會(SEC)阻止.市場近期傳出希音轉向倫敦股市募資。

目前在美股掛牌的中資業者,多是2018至2021年間上市的電子商務與科技合作企業。2021年,擁有最多使用者、全球最大叫車服務科技業者「滴滴全球」,在未有官方核可下強行於紐約掛牌,隔年即面臨下市窘境,更是中資在政策下與華爾街分道揚鑣的個案。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68677.12 159.03 0.23%
以太幣ETH 3914.27 88.37 2.31%
瑞波幣XRP 0.527972 0.00 -0.05%
比特幣現金BCH 484.69 0.72 0.15%
萊特幣LTC 84.76 0.86 1.03%
卡達幣ADA 0.461294 0.00 0.64%
波場幣TRX 0.112073 0.00 -0.90%
恆星幣XLM 0.108659 0.00 -0.02%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