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批昨是今非!柯建銘還原國會改革歷程 批藍白說謊、去脈絡化 (2024-05-27 13:15:00)



(菱傳媒/綜合報導)立法院明(28)日將續審國會改革法案,藍白陣營近日紛紛拿出民進黨2016年甚至更早的版本,反批民進黨執政8年跳票。對此,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今還原當時民進黨提案的時空背景,並說明當時沒有強推的原因,反批藍白兩黨去脈絡化、說謊,才會讓10萬人自發走上街頭。



民進黨團上午召開「找到民進黨憲政改革國會改革初心」記者會,針對藍白陣營所有指控做詳細回答,並細說民進黨當年提出法案的背景。柯建銘表示,藍白擴權違憲顛倒是非抹黑,說民進黨8年跳票,「我講完,你就知道他們顛倒是非」。



柯建銘說明,31年前民進黨立委們曾共同提出「立法院聽證調查法」草案,當時由沈富雄領銜提案,自己也參與連署,這是因為民進黨從1991年便倡議「五權變三權」,不過,立法院屆期不連續,該草案付委後並未審查。



柯建銘續指,立法院前院長劉松藩(1992年至1999年擔任立法院長)任內最大的貢獻是,以前立法院開會程序雜亂無章,只要一個人就可以擋掉所有法案,因此立法院之後耗時6年立法,通過「國會五法」確立遊戲規則,當中也確立官員備詢「即問即答」的規定,因此當然也就沒有所謂的「反質詢」,請國民黨好好看清楚。



柯建銘說,在「國會五法」修法後,立委希望能夠得到更多權力,例如針對「調查權」部分,例如,外交部長林佳龍過去擔任立委期間也有提出版本(該版本為2012年提出)。



柯建銘指出,不過接下來出現一個關鍵時刻,2004年為了釐清《319槍擊事件真相調查特別委員會條例》是否違憲,他領銜提案釋憲,最終大法官釋字585號解釋,立法院擁有「調查權」,但這調查權並非監察院的調查權,或司法單位的調查權,而是針對1993年大法官釋字第325號做出進一步解釋,認為立法院為了「文件調閱」而有「調查權」。他說,這並不是無限擴張的調查權,頂多只能罰鍰。但是國民黨連接藐視國會罪全部都有刑責。



柯建銘回顧,2016年民進黨全面執政後,推動國會改革修法,當中包括立法院會議直播、立法院長必須退出政黨運作維持中立,但唯一沒有辦法修的就是「調查權」。他說,當時包括民進黨團、國民黨團、時代力量黨團都提版本,他講坦白話,2016年所有版本多少或多或少都有擴權,「我們不敢讓它通過」;不是民進黨做不到,否則民進黨當年席次過半,把它表決過去就好了,「但民進黨不敢」。



柯建銘說,民進黨至今都還在推動廢除考監,1991年1月洪奇昌等17位立委提出釋憲,做成大法官釋字325號解釋,監察院還是國會有調查權,而立法院有調閱權,監察權是監察院獨享,立委僅有調閱文件的權利。



柯建銘強調,若依照國民黨的說法「抓到了」,前總統蔣介石推動戒嚴、動員戡亂,那民進黨也來推動戒嚴?前總統馬英九曾經反對總統直選,民進黨也來推動總統改回委任選舉?事實上,國民黨沒抓到什麼跳票,而是抓到了民進黨憲政改革的初心。「不要胡說八道,你應該要敬佩,你什麼都沒抓到。」



柯建銘指出,大法官釋字585號公告319真調會違憲,但有提出立法院確實有「部分」調查權,只是對於文件調閱權進一步解釋,但是有做出限縮,而不是無限擴大,最多只能罰款不能有刑責。現在藍白的國會改革是讓國會調查權無限擴張,連請律師都要主席同意,其目的,就是讓民進黨找不到人來做官,包括公務員、民間人士。



柯建銘也說,國民黨、民眾黨討論議題透過去脈絡化方式,才會讓10萬人自發走上街頭,藍白企圖把台灣變成像中國一樣說謊的國家,當然,未來違憲可以釋憲,只是沒有程序正義、實質正義,只會說謊的國家會完蛋。



柯建銘強調,沒有程序正義,沒按表決器,欺騙人民,這10萬人難道沒有你的選民嗎?不要把價值顛倒說我們動員來的,我們都不敢出去,只敢在天橋上,向抗議群眾揮揮手,也沒介入。



更多新聞:



國會改革明拚三讀!綠盼坐下來談 黃國昌:不會再進韓國瑜辦公室



綠營大老說話了!林濁水:國會改革轟轟烈烈鬧開 「是等了30年的好事」



青鳥行動「528再聚街頭」! 藍青年發起「我不在青島東」反制


菱傳媒原始網址:挨批昨是今非!柯建銘還原國會改革歷程 批藍白說謊、去脈絡化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68677.12 159.03 0.23%
以太幣ETH 3914.27 88.37 2.31%
瑞波幣XRP 0.527972 0.00 -0.05%
比特幣現金BCH 484.69 0.72 0.15%
萊特幣LTC 84.76 0.86 1.03%
卡達幣ADA 0.461294 0.00 0.64%
波場幣TRX 0.112073 0.00 -0.90%
恆星幣XLM 0.108659 0.00 -0.02%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