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股價創新高!法人看好AI掀起「第四波工業革命」 科技基金受惠 (2024-05-27 19:28:27)

輝達財報超乎市場預期,第一季營收較去年同期增長427%,激勵股價再創歷史新高,法人解讀,AI需求持續火熱,呼應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所說的AI掀起「第四波工業革命」已經開始,相關科技基金可望受惠。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昨日旋風來台,引爆投資人關注,據研究機構樂觀預估,隨著AI逐步進入應用階段,未來可望看到愈來愈多企業將AI產品與服務「變現」,IDC預計至2032年由生成式AI產生的營收可望達到1.3兆美元,複合年增長率可望達到39%。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由AI掀起的「第四波工業革命已經開始」,包含AI、基因組學、機器人等新通用技術,這些新興創新展示出下個世代可能會產生更多新公司,並利用新技術來解決經濟各領域的難題,有助挹注經濟成長、生產力及企業獲利。



而AI高速運算衍生的龐大電力及冷卻需求,也將延伸嘉惠電力公用事業、水資源及廢棄物管理等氣候變遷主題,投資布局上可透過科技型基金搭配氣候變遷股票型基金,一舉網羅AI多元趨勢商機。



富蘭克林坦伯頓科技基金經理人強納森‧柯堤斯指出,在營收和獲利成長改善背景下,當前財報季已看到「更多企業在歷經2022年至2023年大部分時間縮減支出後,已準備好重新投入數位轉型(DT)支出」跡象。各行各業許多公司現正積極嘗試生成式AI,尋找部署該技術的方法,以提高生產力或創造新的營收來源。期待這將在未來演變成新的AI應用,為IT需求帶來「雪球效應」,尤其是半導體、科技基礎設施、應用軟體及網路服務等領域持續成長的機會。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AI有望成為智慧型手機後新一波科技產業最大商機,科技股具更高水準的增長潛能,和強健資產負債表,風險調整後的報酬目前也相當具吸引力,隨著企業獲利能力改善和需求持穩,科技股正接近成長重新加速時期。



AI軍備競賽不只存在業界,各國目前在AI領域亦各有所長,如美國是IC設計領頭羊,歐洲擅長半導體設備,半導體材料由日本攻下,高頻寬記憶體(HBM)以南韓位居領先,晶圓代工則是台灣強項。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AI發展暨題材商機現已擴展至全球,投資人佈局策略上宜選擇能「立足美國、放眼全球」的科技產業型基金,方能一舉同享各國AI趨勢財。



目前台灣核備的境外資訊科技產業型基金共有20檔,以「富蘭克林坦伯頓科技基金」為例,聚焦投資在AI、雲端運算等十大「數位轉型」主題,其中最大持股是輝達,比重達9%,其次是微軟,占比7.7%;整體來說,有八成資金布局於AI領域領頭羊的美國市場,其餘則分散配置荷蘭、台灣等高科技聚落。該檔基金近1年績效高達49.2%,顯示也搭上這波AI列車。







再看統一投信旗下的統一全球新科技基金,今年前4月累計績效34.15%,居同類型基金之冠,表現也相當搶眼。



另外,統一投信旗下的統一新亞洲科技能源基金、統一大中華中小基金,今年前4月累計績效分別為34.35%、統一大中華中小基金38.73%,也都是同類型基金之冠,也為投資人賺進不少。








柏瑞投信投資顧問部主管帥仕偉指出,美股七雄今年第一季的漲幅仍然可觀,但並非如去年7家公司都全面上漲,部分公司因個別因素而走低,使得美股七雄以外的公司,對標普500指數漲幅的貢獻度明顯高於去年。



帥仕偉指出,隨著指數來到高點,通膨疑慮不時干擾,加上中東地緣政治局勢仍然動盪,股市短期波動或將加大。不過,企業盈餘的成長有望成為推動股市持續上漲的主因。除了「美股七雄」獲利成長預估將持續保持強勁外,今年指數的營利增長分佈也將更為均衡,此或是聯準會即使確定縮減今年降息幅度,但市場仍持續上漲的關鍵原因。



參考2002年以來的MSCI世界指數表現,當年度表現最佳的前50名成分股中,平均有近半數為美國以外之國家,顯示具競爭優勢的龍頭企業不僅限於美國。例如荷蘭擁有半導體設備領導企業,及全球知名的冷氣製造公司來自日本,皆為具有長期投資利基的優質代表,因此建議,除了美股為布局主體外,仍應納入全球優質龍頭成長股以提高長期投資勝率。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68677.12 159.03 0.23%
以太幣ETH 3914.27 88.37 2.31%
瑞波幣XRP 0.527972 0.00 -0.05%
比特幣現金BCH 484.69 0.72 0.15%
萊特幣LTC 84.76 0.86 1.03%
卡達幣ADA 0.461294 0.00 0.64%
波場幣TRX 0.112073 0.00 -0.90%
恆星幣XLM 0.108659 0.00 -0.02%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