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降準降息救經濟 專家:短多長空
中國祭出降準、降息等手段試圖振作市場情緒。專家剖析,中國經濟問題關鍵在房地產,其所導致的資產負債表衰退,挫敗企業投資信心、民眾消費意願,這波措施效果為短多長空。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日前預告降準、降息、鼓勵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和增持等措施。人民銀行今天宣布,27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降準)0.5個百分點;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由1.70%調為1.50%。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員王國臣27日對中央社剖析,從中國股市表現來看,這波措施有些正面回應,不過將呈短多長空局面,中國經濟問題關鍵在房地產,資產負債表衰退削減了企業投資信心、民眾消費意願、外資投入吸引力。
王國臣從3個面向剖析。他說,人民銀行降準是為了救銀行,銀行由於受到政治壓力,持續地紓困經營困難企業,這樣的紓困不是一次到位,必須持續性補給,於是人民銀行打開了水龍頭,讓銀行保有一定的資金水位。
他提到,降息目的在於促進消費與投資,不過如同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所提的「資產負債表衰退」,中國正處於該困境中,房貸利率走低,有錢人急於還款、沒錢人買不起房,降息未能達到其所期望的目的。
關於證監會鼓勵上市公司回購股份與增持,王國臣表示,這樣的措施不是新鮮事,可是整體市場規模在縮減,上市公司恐也沒有錢再去回購股份或增持,這樣的措施短期可推動一波市值,長遠來看效果有限。
王國臣認為,中國恐陷入流動性陷阱風險,貨幣政策做再多也未能提振消費、投資;中國經濟問題關鍵在房地產,不過北京對於相關問題抱持拖延態度,拖著應倒閉企業「不能倒」,增添許多不確定性,外資也不敢進場中國市場。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劉濤對第一財經表示,降準可對金融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約人民幣1兆元(約新台幣4.5兆元),降準配合降息、下調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公開市場操作等貨幣政策工具運用,可達實際利率下滑作用。
劉濤認為,相關措施的推出可改善銀行負債狀況,有效緩解銀行淨息差縮減壓力,增強支持實體企業信貸投放能力;另也向市場、社會傳遞積極政策訊號,有助於提振各方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