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苦等降息!債券型基金今年績效近5% 專家:兩手策略當贏家



隨著ETF的盛行,投資人不免產生迷思,以為ETF績效一定勝過基金經理人選股選債的傳統基金。其實,並不然,以國內89檔債券ETF為例,今年前4月績效,平均只有1.31%,遠遠不及債券型基金的4.7%。專家說,債券型基金有專業團隊管理,經理人主動選債操作,有機會賺取超額報酬。



進一步來看,今年前4月績效前10名的債券型基金,平均來到11.09%,反觀績效前10名的債券ETF,平均是7.87%;至於熱賣的債券型基金,前10名平均績效是5.66%,反觀熱賣的債券ETF,績效竟是-0.6%,換句話說,擁抱熱門債券ETF的結果,其實是虧損的。







再以台灣目前熱銷的投資等級債基金為例,富蘭克林坦伯頓精選收益基金,今年截至5月8日,績效5.6%居冠,其次是安聯美國收益基金的5.5%,報酬率都超過5%,遠勝同期間的絕大多數債券ETF。






專家說,去年以來,資金湧入長天期的債券ETF,但績效反而落後,投資人越跌越買,普遍都是在苦等聯準會降息,屆時債券價格上漲,可以賺取債券價差的資本利得,然而,聯準會降息時間仍是未知數,市場預期一再延後,投資人也只能苦苦等候。



至於傳統債券型基金,專家分析有5大特色,首先是專業經理團隊操盤,也因此可以靈活操作,選擇適切的持債到期期間或決定每檔債券的持有期間;同時擁有多元幣別及穩定配息股份可供申購,月領息機制可滿足定期現金流需求;第三點是債券型基金配置大多有幾百檔債券,或可靈活佈建多種類型複合債,分散風險;第四點是流動性高,每個交易日公布淨值,供投資人申購或贖回;第五點是基金公司議價能力高,可以跟券商議價,取得比一般投資人更優惠的價格。



專家建議,無論是想要參與債市多頭行情的空手投資人,或是已經持有債券ETF的投資人,可別忽略了債券型基金,若採取兩手持債策略,可以兼顧價差與收益。



至於要佈局哪一類債券型基金?法人檢視美國聯準會1989年以來,五次貨幣政策調整經驗,發現美國綜合債自停止升息日之後24個月,平均報酬率為19.69%。而自停止升息到降息首日平均歷時8個月,這段期間債市平均上漲8.94%,顯示美國綜合債的多頭行情,提早於降息前已經啟動,研判這一回,也很有機會歷史重演。




以今年以來績效領先的富坦精選收益基金績效為例,現階段已較過去增加美國公債、投資級公司債等高品質資產,搭配非投資級債,以創造更多收益來源。整體投資級債的配置目前接近七成,處過去十年來高緣水準,非投資級債配置則降至十年來低緣位置,約近三成。



過去,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該基金隨即調整非投資級債配置,由當年二月的21%增至年底的38%,搶搭聯準會大舉寬鬆的反彈行情;2022年高通膨危機,則是趁著債市殖利率高漲,增加投資級債,分享罕見的高息行情,凸顯債券型基金的機動靈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