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哥小唱》為了「偉大總統」,賴總統是不是該走出自己的路?





賴總統今天將擁有其他人沒有的特權,可以再一次重新規畫國家路線,站在只有自己一個人可以選擇的十字路口。賴總統過去的紛爭在短期記憶內不會消失,所以要選擇繼續冤冤相報下去嗎?還是賴總統在擁有最大權柄時,願意選擇放下過去包袱,開拓新建大路?賴總統將擁有四年,固守25%意識型態群,是陳水扁因貪腐而求脫困的偏門,與被蔡英文發揚光大以維個人私權的復辟策略,繼續「困於陳蔡」,還是要走出自己的路?(圖/取自網路)

作者/吳統雄(台灣民調創始人)

賴清德總統將於今天就職,據悉他將對大陸釋出善意。他在去年就任民進黨主席時,強調將遵守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我們祝福並期待他實現《決議文》的四點結論:「區域穩定、經濟利益、共生共榮、互信互利」。

我們並建議:由金融領域的合作與實驗,是具有前瞻性的可行方向。台灣可成為兩岸金融創新產業的實驗區、大中華區國際金融中心的所在地,以及為全球創建「富後行為模式」、共進大同而努力。

民進黨領導階層與大陸的財金合作,最晚自1994即開始,至今已超過30年。

期待賴總統能夠將民進黨領導階層驗證「政經分離」的成功經驗,分享給兩岸所有人民。將民進黨《決議文》理念,與民進黨高層的慣例,發揚為公開正常化的合作行動。

同時,期望合作內容由「個人營利行為」,更提升到促進「人類財富正義」的境界。

對內再緊縮 VS. 對外展包容

賴總統的起手布局,已經顯示深深體會自己是位28%「絕對少數總統」的事實。賴總統可以有兩個截然相反的繼續發展方式:

第一、對內再緊縮:以派系利益分配安內優先,持續發動政治運動與思想心靈鬥爭,凝聚鐵桿選民的仇恨鬥爭力,以維個人私權與掌握國家資源為目標。

第二、對外展包容:這次選舉,已經充分證明,當前臺灣有25~60%非意識型態、僅求和平穩定的人民,其中有35%甚至只要溫飽不動亂即可。賴總統掌握最大資源與影響力,並不難照顧與包容這些人民。賴總統若回歸民生治理,更展開人道關懷,反而有可能會成為多數總統。(「選民結構」的來源與內容,請參閱《投票行為與選舉預測》)

莫理意識型態者 行動感化可變者

政治人物當到總統,表面似乎完成「人生金字塔」最高的「自我實現」。我們建議,這不應該是努力的結束,更應該是發揮使命感與實現理念的開始。

賴總統的眼光若能關懷全台人民,超越兩岸,環繞全球,行遠自邇,對兩岸乃至全人類,有可能創造世界史上的貢獻。

基於「選民結構」,對賴總統一定有各種截然不同的反映,也存在如非研究者報告,根本聽不到的聲音。

賴總統只能自己分辨,哪些是初聽未必悅耳,但是充滿善意的建議;以及哪些是來自肥貓鷹犬,為了鞏固階級利益的阿諛奉承。

賴總統如有改革進步之心,也宜因材施教,亦即依據其群體性質應對揭示。

賴總統可以預期,不論做什麼,都會被15%的人誤會,甚至相反解釋。對此毋需理會,更不必反制。若一反制,就等於被這些人牽著去冤冤相報。

人類行為可改變的參數是兩年,賴總統只要是真正「誠意正心」,有充分四年的時間展現言行一致,足以增加 10%~25% 的人民,願相信賴總統是一位以全體人民為念,以和平互助為目標,以世界大同為己任的總統。

金融是未來 ,「資訊溝」「資本溝」是阻礙

科學知識必須來自實驗,一般只有物理與生理實驗室。而兩岸創造了史上獨一無二的「台灣先導實驗、大陸擴大實施」的行為實驗室。

大陸由改革開放起,第一步的經濟特區,就是台灣第一步實驗的加工出口區。台灣後來陸續擴大勞力密集產業、發動基礎建設、進入資訊工業,發展智慧產業,都是面臨瓶頸再尋找突破,大陸接著也走了完全相同的過程。大陸「摸著石頭過河」的石頭,就是先跳進大河中感受潮流的台灣。

台灣和大陸都體會到,製造業成熟後的下一波是:金融、財務、管理、服務、媒體。

金融不僅是產業,更直接影響財富分配與社會結構。然而無法避免的「資訊溝」與「資本溝」,會擴大貧富差距、增加階級對立;且財務運作易容產生不實膨脹、乃至各種詐騙,降低國民信用與公民素質。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其實已經出現這樣的苦果。

大陸有些金融新創事業構想,譬如「螞蟻金服」在上市前夕被叫停,本案確實有可能造成不勞而獲式的大眾資產重分配。而其提供的個人理財槓桿,一定產生利弊互見的效果,但到底利弊哪一方比較高?有無可維繫最適運作的制度?不實驗不會知道真正答案。

這種新商業模式就可以先來台灣上市,而且以當前數位技術,這種小額借貸,可以從源作金流追蹤,協助借貸人作最佳運用管理,同時,既保障、也監督經營者。也可在規模還不至無法控制時,先研究法律配套。

法幣數位化 影響可漸進擴大

這個新商業模式,等同在適當範圍內,實驗「法幣數位化」。

小額貸款最重要的是作為個人等級的創業資金或緊急抒困,當前的數位技術,若在適當法律配套下,可以控制貸出款項必須流向計畫之支出,同時完成會計帳與效益分析。個人創業最缺乏的就是管理知識與資源,這個過程等於提供借貸者免費的「AI 會計與經營管理顧問」。

此程序可回饋借貸者的信用與能力評等,只要依法建立監管機制,也可防止貸放組織或營業員濫貸超貸。世界各國都發生過放任信合社、地方銀行、次房貸…而造成的金融災難。在此機制下,應可大幅降低發生的可能。

大陸的數字人民幣(E-CNY)已經在「試點」,證明此模式的數位科技可行。唯大陸仍在「訓政」時期,大陸人民未來一定會繼續向前走。當前的 E-CNY 制度,在「財富監控」上的效能其實超過「個人隱私」。(「訓政」是指「政治制度」與「利益分配」的組合狀態,其知識意義,請參考本專欄《軍訓憲─國家階段式發展•對人民最有利》)

「實驗」一定要搭配多個「對照組」,在大陸內地「試點」,不論哪裏,同質性還是太高。如果和台灣進行互助實驗,有可能發現對全球金融都有助益的實驗成果。

這個實驗如果成功,未來公務預算與執行也可以在合理範圍內數位化,對國家治理效能應有立竿見影的提升。

大中華區國際金融中心

大陸這幾年出現許多轉型現象,其實正好提供兩岸進一步思考「深化實驗」的機會。大陸仍在「訓政」期間的政府強大影響力,反而有可能成為一種微妙的實驗變項。

大陸的內需市場夠大,已形成金融中心。但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仍有許多待增補的法制空間。

國父「軍政-訓政-憲政,國家階段式發展」,是對人民福祉最有利的模式。當全民中產階級成為大多數,人民自然會向前走。但誠如李克強坦言大陸仍有近半人民在貧困線下,訓政可能還會存在一段期間。

在此期間,台灣的地理位置、人口土地、基礎建設,尤其社會條件與制度,比港澳或海南更適合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再比較瑞士,土地比台灣略大,人口只有台灣的三分之一,也能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兩岸若願意實踐《決議文》的16字結論,台灣可以作為大中華區國際金融中心的所在地。

海霸王 : 小資金、大規模

民進黨沒有宣揚,但實質上早已與大陸財金體系有了水乳交融的關係。

最有代表性的,當然是蔡英文家族的商業夥伴「海霸王」。海霸王從1994年,就大舉進駐汕頭、上海、成都…。歷經30年擴展,目前在成都有1,800畝的冷凍食品物流中心,5,000多攤位出租,設有專用鐵路,為大陸西部最大的食品物流集團。

「海霸王」至今仍非上市公司,實收資本額台幣20億(登記28億),這麼小的自有資金,卻有這麼大的規模,一定必須與大陸財金體系有積極的夥伴關係。

三中委 : 政經分離、言論自由掛保證

更明確的例證,包括民進黨的3位中委與財務長:陳勝宏(民進黨立委、中常委、中評主委兼財務長)、薛凌(民進黨立委、中執委)、何志偉(民進黨立委、中常委、賴清德之候任總統府副秘書長)早於2013年就在上海開辦「陽信融資租賃(中國)有限公司」,更是純粹的金融企業。

陽信實收資本額為臺幣215億(登記340億),是「海霸王」的10 倍以上,兩相對照,一般人即可對「海霸王」的金融運作能力,更有所領會。

陳勝宏是擔任民進黨財務長任期最長者之一,對黨庫有許多貢獻,可在公開資訊中得知。

陳勝宏、薛凌、何志偉的公司名稱掛出「中國」2字;海霸王還發表過強調「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廣告。對這些事件,民進黨從蔡英文以降的所有高層、各級發言人、乃至相關各媒體,均一致肯定,認為是「政經分離」「言論自由」的優秀範例。而民進黨的鐵桿25%選民,更是堅信不移。

賴清德親選何志偉擔任自己的總統府副秘書長,已表達了對何志偉整體行為的認同。

台灣與大陸的金融合作,在民進黨高層的領導下,是已經超過一世代以上的既有事實。賴清德現在已經由民進黨主席,進一步成為國家總統,既被期待,也有責任,將民進黨高層的成功前例,公開為國家的一致政策。

高瞻遠矚 財富正義

賴總統更可以高瞻遠矚到金融實務直接影響的財富正義、社會制度。

大陸當前提出的「共同富裕」,立意雖好,但如「螞蟻金服」被詮釋為「馬已經服」等事例,會使先進國家產生困惑與疑慮。如果先在台灣實驗,實驗就是要同時發現優點與缺點,再能進一步以法治方法解決,應有可能擴大財富,而適當維護合理分配。

人類的財富不可能追求齊頭式平等,幸而二戰之後,科技可增加物質供給,人類不必再以掠奪方式取得資源,心靈也隨之有進步。

求富是人類天性,只可以因勢利導,不可能防堵消滅。許多反富論,究其基礎,並非反求富,而是反一些「富後行為」,如炫富與貧富繼承等。

子貢說「富而無驕」,就是避免炫富,也可降低仇富。孔子再說,更重要的是「富而好禮」,「禮」就是人與社會的關係,就是「社會責任」,富了以後主動回饋社會。而達成的方法,從孔子一貫的思想來看,應是「教化」的方法。

而在數位金流可稽的現代,可以思考如何優先保障個人隱私,在必要時,又可由公權力防止社會不公的法治程序。

兩岸如果願意合作實驗,不僅可造福大中華區人民,更可以協助人類共進世界大同。

困於陳蔡? VS. 開拓新路?

賴總統今天將擁有其他人沒有的特權,可以再一次重新規畫國家路線,站在只有自己一個人可以選擇的十字路口。

我們非常誠實的面對,賴總統過去的紛爭在短期記憶內不會消失,所以要選擇繼續冤冤相報下去嗎?

還是賴總統在擁有最大權柄時,願意選擇放下過去包袱,開拓新建大路?

賴總統將擁有四年,人民總是願意祝福,願向正面預期。

固守25%意識型態群,是陳水扁因貪腐而求脫困的偏門,與被蔡英文發揚光大以維個人私權的復辟策略。(請參見本專欄《陳水扁痛失金蟠桃》與《蔡英文─9局下,也有絕妙好球?》)

賴總統宣誓要遵守的《決議文》才是民進黨的初心。(請參見本專欄《九二共識是蝦米碗糕?就是《臺灣前途決議文》啊!》)

賴總統要繼續「困於陳蔡」?還是要走出自己的路?

----

參考連結

《投票行為與選舉預測》

https://txwu.neocities.org/RwdBlackPool/

(本文與《風傳媒》同步刊出)



吳統雄,臺灣民調創始人。世新大學資管系創系主任,曾任教於台清交與美國喬治亞理工等,是喬治亞理工Adoption Modeling 研究團隊首席。歷任聯合報系資訊中心副主任、神通機構高階主管、日商科技公司總經理,因創辦電腦統計民意調查而獲得國家金鼎獎。他是第一代民歌手,擔任過廣電主持人,發表過唱片,是資深公共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