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業強健資本 上半年發次債規模達750億元


為在2026年順利接軌ICS新制,保險業近年積極強身健體,根據金管會統計,壽險業2023年發次順位債規模達新台幣1110億元,創歷年新高,今年發次債熱潮未歇,截至6月11日發次債規模已達750億元。

考量國內保險業將在2026年接軌TW-ICS,金管會2023年4月鬆綁保險業可發行10年期以上長期次順位公司債籌資,不僅可計入自有資本計算RBC,也可比照保險業以其他形式持有的自有資本進行投資管理運用。

在金管會鬆綁法規助力壽險業後,業界掀起發次債熱潮,2023年國內共6家壽險公司發次債籌資,包括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南山人壽、富邦人壽、台灣人壽及凱基人壽(原名中國人壽),根據金管會統計,2023年全年壽險業發次順位公司債規模達1110億元,創歷年新高。

壽險業積極發次債,熱潮延續至今年未歇,金管會今天揭露,今年截至6月11日止,壽險業發行次順位公司債規模已達750億元。

按各壽險公司公告,今年已有6家壽險公司董事會決議發行次順位公司債,除了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南山人壽、富邦人壽及凱基人壽均決議再度發次債籌資外,三商美邦人壽也加入發次債行列。

國壽今年擬發上限500億元次債,創國壽發債規模新紀錄;新壽擬發上限80億元次債,並採分次發行;南山人壽擬發上限300億元次債,創南山人壽史上最大發債規模,富邦人壽擬再發上限250億元次債,與2023年規模相當。

三商壽擬發行10年期累積次順位普通公司債,上限50億元,凱基人壽在5月30日經董事會決議,擬發行10年以上累積次順位公司債,規模上限1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