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5月出口超乎預期 分析指為過剩產能找市場


據中國海關總署發布5月進出口貿易數據,出口額年增7.6%,創近1年多以來最高紀錄。分析指出,這是因為中國國內消費疲弱,增產的產品只能對外出口,及部分企業趕在關稅壁壘生效前,向新興市場出貨。

中國海關總署官網7日發布5月進出口貿易數據(按美元計)。5月出口總值年增率7.6%,連續2個月呈正成長,相較4月年增率1.5%,大幅增加6.1個百分點,超出市場預期;然而5月的進口總值表現疲弱,年增1.8%,相較4月年增率8.4%,大減6.6個百分點。

據紐時中文網、日經中文網報導,作為國家戰略,中國正在大幅擴建各類的工廠並增加產能,然而由於整體內需疲軟、經濟情勢不佳,使這些工廠增產的商品必須出口至其他國家。

雖然出口總值大幅增加,然而商品的價格卻下降,「出口商品的數量成長高於價值成長」成了許多領域的普遍現象。例如,5月時中國家電實際出口數量年增27.8%,但是出口額僅年增18.3%。

除了替過剩的產能找尋市場而增加出口外,由於中國企業將面臨更多的貿易壁壘,同時,巴西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也在採取措施,保護本國工廠和工人,避免受中國競爭的影響。因此在過去一段時間,中國企業趕在關稅生效前,加大向拉美、新興市場出貨。

報導引述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分析,過去一年,中國加強了對越南和墨西哥的出口,在這些國家,商品可以經過再加工,然後以低關稅或零關稅運往美國或歐洲,「即使關稅生效,其影響也可以透過貿易改道和匯率調整得到緩解。」

中國雖然想方設法提高出口數據,同時抵消國內經濟的疲軟情形,然而中國消費者不願消費的心態一目了然。報導指,京滬兩地的許多餐廳即使在週末晚上也空無一人。商店裡顧客寥寥無幾,甚至沒有顧客,店員們站在一旁顯得百無聊賴。中國製造的低價化妝品正在擠掉價格較高的外國品牌,由於消費者選擇啤酒,烈性酒的銷售也出現下滑。

中國5月進口總值成長速度放緩,進口總值年增率從4月8.4%驟降至5月1.8%,顯示國內消費疲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