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救房市政策一波波 專家:根本問題待解決


中國政府推出房地產新政一波波,試圖振作房地產市場,專家直言,政策會有一定效果,不過可以持續多久待觀察,民眾對於新成屋預售制度沒信心,這是待解決的根本問題。

前復旦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地產運營研究所長蔡為民今天舉行「新政頻出下的樓市前景判斷與因應」講座,他於會後接受中央社採訪。

蔡為民表示,從中國中央政府「517新政」到上海跟進推出「527新政」,不管是中央或地方政府,可以發現目前政策著重在需求消費端,包括降頭期款、降利率等。

蔡為民認為,這些政策對於市場提振有一定效果,以上海為例子,527新政推出後,買氣明顯上升3成;不過政策效果可持續多久,這是更加重要的觀察,推估搭上「金9銀10」房市旺季,官方9月會再推出一波新政。

「中國房地產根本問題在預售制度」,蔡為民直言,消費者下訂預售屋,必須全額交款,等於給了房企濫用大筆資金的空間,可以挪用炒作土地,對於仰賴土地財政的地方政府來說,這也是其所樂見,消費者成了最沒有保障的一群。

蔡為民認為,目前消費者對於房企、房市缺乏信心、信任,若要重建消費者信心,勢必要對消費者有所疑慮部分加以補強,讓市場逐漸恢復健康、可持續發展狀態,修正預售制度,不讓消費者全額交款,建商才有誘因好好蓋房子,得以落實「保交樓」。

蔡為民坦言,不管是中央或地方政府推出的救房市措施,現有政策皆未碰觸到修正預售制度這個根本性問題;如果沒有解決核心問題,老是用同一套老藥方,「那麼吃錯藥是比不吃藥還可怕」。

蔡為民於講座上提到,中國政府推出房地產政策一波波,其中藏有一些隱憂,恐使購買力不足的消費冒著風險進場,構成另一個問題;政府試圖為房企資金「輸血」,給予貸款利息優惠等,不過房企自行「造血」能力仍缺乏。

蔡為民也點出國家收購成屋作為保障房的問題。他說,新成屋面積大小不一,如何執行保障房分配;地點較好的新成屋如何做出收購定價,收購新成屋需要大筆資金,現在先拋出人民幣3000億元(約新台幣1.35兆元),後續資金籌措怎麼來。

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在5月17日拋出系列房地產政策,包括降頭期款、降利率等;人民銀行宣布設立3000億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鼓勵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支持地方國有企業以合理價格收購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配租型保障性住房。

上海市跟進中央政策,5月27日發布「關於優化本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系列房地產政策調整措施,包括首間房子頭期款比率下調至2成、降低房貸利率、放寬限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