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怡重砲手成砲灰 民進黨演哪齣?
大法官提名「全軍覆沒」,名單具高度爭議,本就考驗朝野劍拔弩張的關係,被提名人劉靜怡戲劇化落馬,凸顯了總統賴清德無法掌控黨團的窘境。耐人尋味的是,民進黨總召柯建銘以劉靜怡從前總統蔡英文罵到綠委王義川,對民進黨批評不斷當打臉賴總統的理由。一番向上交代的陳詞,無意間暴露了民進黨容不下異音的心態。在綠營眼裡,大法官的中立與超然恐怕早就蕩然無存。
「劉靜怡一路罵民進黨、蔡英文,甚至王義川,就連審查會時也不放過。」柯建銘用這番話解釋民進黨團封殺劉靜怡的原因,直指劉對民進黨的批評,成為他祭出黨紀與總統唱反調也得力阻的關鍵。曾經以「民主進步」自許的民進黨,如今卻越來越像其過去批評的國民黨威權體制,令人不禁感慨,台灣民主是否正逐步走向回頭路?
「司法獨立」是現代民主的核心價值之一。然而在民進黨主導下,這一價值似乎正在被犧牲。民進黨過去批評國民黨利用司法體系服務其黨國體制,甚至形容法院是「國民黨開的」。如今,民進黨坐穩長期執政的寶座後,司法體系不僅未能擺脫黨派影響,反而淪為意識形態的工具。
憲法法庭作為解釋憲法的最高機構,應該超然於黨派之外。民進黨內部對大法官提名與投票的考量,卻聚焦於是否「聽從黨意」。這次事件中,劉靜怡因批評過民進黨而被柯建銘強力封殺,而賴清德則提名自己的競選總幹事擔任司法院副院長。這些行為無不顯示出民進黨對司法的控制欲望遠超對其獨立性的尊重。
更令人擔憂的是,憲法法庭過去數次重大解釋均偏向執政黨立場。例如,廢死議題在民意普遍反對的情況下,卻被憲法法庭以司法解釋方式推動,讓人質疑大法官是否真的在依據法律,還是僅僅迎合執政黨的價值觀。如今連一位立場偏綠,只是罵起人來藍綠不分,敢於提出不同觀點的提名人都無法民進黨團支持,是否正表明憲法法庭正一步步被打造為「民進黨開的法院」?
從這次大法官提名與投票中,不僅可見賴清德的用人唯親,也意外窺見柯建銘對黨內的強勢掌控。民進黨似乎完全無視社會對「更大民主」的期待,取而代之的是對權力的集體沉迷。這樣的傲慢態度正彰顯出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政治文化。
民進黨一向自豪於台灣的言論自由,遭受批評固然刺耳,但不惜報復式的絕對封殺,反映出台灣民主的脆弱。民主的核心在於監督制衡與多元包容,當執政黨無視中立超然的民主價值,當司法體系染上黨派色彩,「司法獨立」淪為做不到的標竿與口號,台灣民主的根基恐也將因此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