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哥小唱》28%的賴清德 祖國論的真透析





今年國慶的英文訴求是:今天臺灣最美;只要賴清德願意,他有足夠的資源與權力進一步實現:明天的太平洋雙兩岸更美!(吳統雄圖)

作者/吳統雄(台灣民調創始人)

本周提醒兩個客觀科學事實。

第一、賴清德只有28%的支持者,不是坊間直覺的40%。

第二、祖國論反映的非統獨爭議,乃認同制度混淆。

以上兩件事實互為因果,在互相增強中,導出許多無意義負面枝節。

今年國慶的英文訴求是:

A Beautiful Taiwan Today, A Better Taiwan Tomorrow。

只要賴清德願意,他有足夠的資源與權力進一步實現:

A Beautiful Taiwan Today,

A Better World through Taiwan Strait Tomorrow.

賴清德有4年,我們都希望他做好!但如果他不願意面對科學事實,不願意照顧相對多數人民,不願意實現他可造福「太平洋雙兩岸人民」、甚至幫助全世界人民的機會。臺灣還是有10%~25% 願意促進改變與進步的人民,應該如何幫助他呢?

另外,因公告「健康狀況惡化,出現了進行性神經功能退化,有隨時致死的風險」而獲准保外就醫的陳水扁,在蔡英文執政8年都沒有出現在國慶上,卻在賴清德的支持下出現了,這是「不演了」的宣示嗎?正式宣告臺灣司法正義就是詐騙(更多人喜歡講:就是個屁)嗎!

不投票者有明確「民意」:只要和平穩定!

坊間都稱賴清德獲票40%,是嚴重違反科學的長期直覺性誤解。忽略了選民結構中最大的一群:不投票者的「疏離群」。

不投票者擁有明確的「民意」,不是當選者的免費禮物。

不投票者的「民意」就是:對人生只有最低的溫飽需求、只要能夠和平低調的活著,不期待任何領導人給他更多,只盼望沒有任何領導人剝奪他、讓他更少。

所以,賴清德的真正支持率必須扣除沒有投票的30%,只有28%,就「53237選民結構」觀察,只剩下唯意識型態的鐵桿選民。(「選民結構」的來源與內容,請參閱《投票行為與選舉預測》)

賴清德若不能認知自己只有28%,誤以為還有40%,可以梭哈一賭,可能就是他也許想左右逢源,實際上左支右絀的原因。

賴清德若仍有責任感,就必須照顧這群最多、需求又最低的人民,他們不會到街頭上向政府作任何要求。但既然當上總統就必須「勿忘世上苦人多」必須保障他們最起碼的和平、穩定生活環境。

賴清德若希望保住自己的執政利益,最便宜的成本,更是必須保障這群人。這群人非常少站出來,但歷史上所有激烈型的改朝換代,都是刺激這群人必須站出來,推翻迫害他們得不到和平穩定的獨裁者。

賴清德在「53237選民結構」中,掌握了「主意識型態群」,而「反意識型態群」和「可變搖擺群」的領導人堅持分裂,所以剛好有個篤定的薄弱相對多數,可以躺著當選、睡著執政。但如果一定要對「疏離群」施加生命財產、戰爭流離的威脅,賴清德可能無法繼續如此逍遙高臥了。

「疏離群」的存在,並不僅在選舉中。任何大型組織都可能出現最多達35% 這種人,誰來當老闆都無所謂,新老闆能力品格也沒影響,但新老闆若一定要打破他飯碗,搶奪他妻女,他們的耐受力固然很強,也會逼迫15% 的人出來和老闆拼命。

這是一個長達40年以上的實證研究知識,敬請務必參考!

非統獨爭議 乃認同制度混淆

賴清德的祖國論,旨在擴大統獨爭議,不斷惡化島內最大衝突點。

偏偏統獨是個假議題,更是個不必要的衝突。只是人性對政治的認知,不易有科學的分類,而易有情緒的混淆。

政治認知有3塊:「政治認同」、「政治制度」與「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與日常民生關聯最密切,但在選舉中作用最小,臺美的選舉研究在40年前就已發現,若要以公共政策作為競選主軸是個「浪漫的憧憬」。選民感受主要來自候選人的「政治認同」與「政治制度」形象。尤其「政治認同」與人性的愛恨情仇結合,最容易動員。

兩岸特殊的認同與制度問題,在2000年前兩岸各黨的遠見與正派人士,已經提出了大約相同的解決方案,微言大義就是國民黨與共產黨合議的「九二共識」、而民進黨創黨元老的代黨綱《臺灣前途決議文》,更將此抽象概念作了具體解說。

《決議文》就是指出3 具體觀念:

1.兩岸制度不同。

2.未來由人民決定。

其原文結論句就是詮釋「政治認同」:「從雙方在歷史上、文化上、血緣上的長遠關係出發,從地緣政治、區域穩定、經濟利益著眼,創造共生共榮、互信互利的美好前景。」

開宗明義則是關於「政治制度」:「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為現狀現實的陳述。

故兩岸歷史血緣文化相同,民族其實不需要認同,事實就是相同。當前必須加強合作交流,共進共榮。而制度的不同,為客觀現實,目前暫時擱置,未來兩岸人民自然會找到共同生活方式。

然而人類本性不具備科學分類的理性抉擇,而是訴諸情緒的社會相信。

陳水扁2000年首任宣示的「四不一沒有」,還是《決議文》路線。但他 2004年因涉貪而發生信任危機後,發現將兩岸「制度的不同,操作成認同的不同」,可以產生轉移動員的最大力量。

精於帝王術的蔡英文在2016年後更登峰造極,把民進黨元老逐步踢出,將《決議文》原始理念的「和中」扭轉成反中、抗中,把《決議文》中的兩岸同一民族,突變成敵國,甚至不時放出「備戰」的風向球,而選舉中「仇恨」與「恐懼」是外在形成壓力性團結的最大力量,果然「用仇恨來團結」達成效果。

制度不同不是民族不同 民族相同不是制度相同

國民黨顯然沒有用知識的方法認識與應對這個演變,深藍群眾被民進黨反向帶動,開始形成「認同的相同,混淆為制度的相同」。

由於蔡英文的操作是以民族歧視、省籍差異為著力點,使得深藍群眾中占高比例的外省第二、三代產生焦慮感,再衍生為對省籍的敏感與懷疑。

就政黨發展史,國民黨在族群包容與調適上,是相對發展最好的,但適逢國內外形勢,使黨內焦慮的一群形成內在猜疑,出現「因外在煽動,而產生內在分裂」的嫌隙。

深藍的焦慮者,固然出於不忘血緣「認同」的情懷,但也因慌亂而失去了對「制度」的慎重。

民衆黨由臺籍柯文哲創黨,高喊「兩岸一家親」雖是舊調重彈的已知解藥,而可形成實質多數共識、能比較務實促使臺灣在和平氛圍中發展。

當前的民進黨已經不是創始的民進黨,各派系領導多與舊國民黨中的黑金勢力有勾結,精熟如何操作兩岸仇恨、以誤導、甚至詐騙「選民結構中」意識型態取向的選民;而自己的私人利益卻與大陸暗通款曲,可說已根本沒有一個真誠的理念臺獨。

賴清德和陳水扁一樣,在對自己的權力與權威產生不安全感後,意圖以擴大認同衝突再凝聚仇恨,是對全體人民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

陸美合則天下合 唯臺灣可作調人

今年國慶的英文訴求是:將今日臺灣的美麗,明日更發揚光大。

如果我們認為我們最美麗的、最成功的,就是我們創建全球唯一完全和平轉型、「軍訓憲階段式國家發展」的制度與成果,就應將此寶貴經驗分享出去。(請參考本專欄《軍訓憲─國家階段式發展•對人民最有利》)

經國先生的生活統一論、小平先生的不急論、國共正派的九二共識、民進黨正派的《臺灣前途決議文》,都規畫了長期的目標。

70餘年來,兩岸實現了一種人類歷史上少見的合作方式:由經濟自由化到政治自由化的發展,臺灣先導實驗、大陸擴大實施。只要不脫離和平軌道,臺灣人民既然有自發的嚮往與實踐、大陸人民一定也會自主形成相同的期待與追尋,未來兩岸「人民」、自然會找到共同生活方式。

臺灣已經進入「憲政初步」,有了選舉,但法治仍僅「52分」有大幅必須加強的空間。(請參見本專欄《北檢進步到52分,名人和小民果然不同》)

大陸正在訓政期間的政府強大權力,其實是剛好避免直接投入純資本主義陷阱,可以實驗各種改善因素的條件,是臺灣大陸繼經濟自由化合作實驗後,更具深遠影響的實驗項目。

民進黨不要忘記,黨名中的「進步」2字就是「軟性社會主義」,「勿忘世上苦人多」曾經是創黨的核心理想。

「陸美合則天下合,唯臺灣可作調人」,陸美競爭就是「金融」與「軍事」2項,臺灣正居「太平洋雙兩岸」的絞鏈位置,為何不勇於承擔打開雙門戶的責任?(請參見本專欄《大陸駐美大使與我隔海唱和,也示範了政治抓周!》)

蔡英文切割 賴清德拉攏

我們尊重憲政制度,我們期望賴清德的4年不僅做滿,更要做好。但賴清德似乎一直排斥各種善意建議。

國慶行禮必須如儀,每年都有發給陳水扁請帖,蔡英文執政8年都還有起碼的羞恥、起碼的自信,沒有讓陳水扁出現在國慶典禮上。甚至處理今年與陳水扁的同框照片,蔡也作出意在言外的切割。

賴清德卻不惜重打司法耳光,以行動證明他對正義的不屑,更重要的是表現出他的極度缺乏自信,連陳水扁已經極為稀少的粉絲也要拉攏。

賴清德的缺乏自信,導出許多無意義負面枝節。如叫韓國瑜坐下、推蔣萬安一把…可能真的本無事,但經由故意不唱國歌等,創造強調劍拔弩張的氛圍下,被雙方鷹派再次炒作成爭議。當家者不斷製造不必要的心結,到底要如何團結治國?

選民中有正反意識型態的共40%,非常難依據科學客觀事實做選擇。但仍有10%~25% 的可改變、可理性抉擇的選民,如果我們真的幫不了賴清德,我們如何繼續幫臺灣?

----

參考連結

《投票行為與選舉預測》

https://txwu.neocities.org/RwdBlackP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