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鄭仲嵐/高市敗北:保守派的走向
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投票今(27)日舉行,最終經過第2輪投票,由前幹事長石破茂贏得總裁寶座。(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NOWnews今日新聞] 最後一刻功虧一簣
日本在9月27日舉行執政黨總裁選舉,前幹事長石破茂在第二輪發揮實力逆轉,贏下強勁地對手、現任經濟安保大臣高市早苗。第二輪總票數215票對上194票,石破茂可說是贏地有驚無險。
在輸了總裁選舉第二輪後,高市面對媒體沒有講太多話,僅簡短地說「我的敗北,市因為我的力猶未逮」。其中高市也感性地提及,這一天正好是前首相安倍晉三舉行國葬滿兩年,「沒有辦法跟他好好報告,我心中感到相當愧疚」。
原先在總裁選舉第一階段時,高市早苗先181票居冠、石破茂則是154票居次,早先被認為有望第一輪勝出的小泉進次郎、則是136票居於第三。一時之間在許多媒體與社交平台上,都流傳著「高市首相」、「首位女性首相」等關鍵字,然而最後仍只差21票,高市問鼎大位再度功虧一簣。
然而在兩週前,當時總裁選開始進行9人角逐時,高市早苗還不被認為是可以決定勝負的人選,長年被認為右派保守政治家,也是靠著時局變化在短短十幾天浮上檯面。
時事與陸空戰推波助瀾
首先就是時事「應對力」,日前發生在深圳、相當不幸的日本人學校學童遭到刺殺的事件,高市早苗在第一時間對這件事情表示應該要強力要求中國政府在犯人懲罰、究責、以及對「反日教育」與仇恨擴散上呼籲政府要拿出立場譴責,無形間帶動許多人討論、甚至政府方針跟進。
加上先前包括中國軍機入侵長崎縣領空等,對外採取強硬立場的高市,無形間也加大民意開始給予各選區國會議員壓力。高市的支持率,也在這十幾天開始持續升高。
再來就是高市這次相當強大的「空戰」實力,高市早苗的YouTube登錄人數多達36萬人,跟石破的1萬7000人相比多上非常多。總共313萬的點閱次數、也比第二名的小泉進次郎(71萬)高出四倍多。高市的X(推特)貼文多的時候甚至有超過10萬人按「Like」。
最後就是高市身為傳統保守派「陸戰」實力。這次高市早早在岸田宣布不角逐總裁選舉後,就跟各府縣的黨部傳達出馬角逐之意。每週末高市一定會挑選一個鄉下演講、鞏固保守派的票外,勤跑基層以及明確的政治信念、讓高市取得不少票源。
甚至在選前最後一天,高市還是不斷親自打電話給每個國會議員拉票,從民間到國會議員同僚,高市都相當放下身段、不太會講空泛的理想,成為她一度兵臨城下的關鍵。
恐被保守派醜聞制肘
然而就算如此,高市還是在最後的第二輪決選中被擊倒、滅於灘頭上,對她的心理打擊想必是極其嚴重。不過話說回來,雖然不少右翼政治家、活動人士,都認為高市當選最能保護日本利益,但是從長遠來說,或許也並非如此。
一來是高市匯集了多數前安倍派、茂木派等保守國會議員的票。由於這些過往的保守派系都深陷「私用資金」醜聞,意即把部分政治獻金挪去私用、並未確實申報,如同台灣民眾黨的醜聞一樣,大大損失黨的信用。如果高市靠著這些議員支持上位,未來對於重啟調查、甚至黨內改革等都會捉襟見肘。
二來是高市過於直接的右派立場。尤其是過往長年參拜靖國神社的高市,也說就算當了總理也會持續參拜,這點很有可能會破壞過去幾年岸田文雄費心重建的日韓關係、甚至可能給中國見縫插針的機會。
一旦到時東亞局勢出現反轉,那將會讓民主自由陣營國家合作蒙上陰影。而且可以想像,如果高市當選,那緊接著的APEC或是G20,很可能習近平與普丁等也不會與立場太鮮明的高市見面。高市就算靠著時勢衝上去,未來也有可能是不長久的政權。
權衡之下的結果?
因此退一步來說,在權衡輕重之下,過去立場相對中間偏左的石破,就成為議員們相對最好的選擇。石破在內閣與黨內的歷練都較深,當過防衛大臣的他,也對於國防安全相當看重,最後一刻讓許多議員投下「穩定票」,不過也造成高市結果必須被排除掉。
然而高市這次的選舉依舊相當出色,甚至可以說是從政以來最漂亮的選戰也不為過。不過短短在十幾天內能夠衝高聲量,也不免讓人想到當年的韓國瑜,也是在2018年8月後突然一夕爆紅,最後在11月24日帶領國民黨秋風掃落葉。
只不過日本的政治生態畢竟不是一人一票、而是內閣制度的代議士選舉。如果日本是一人一票選出總裁,或許高市真的有可能選上,但比起「情感系政治家」訴諸心情,日本政治還是偏「冷靜系」,會在權衡國內與國際局勢下做出選擇。
高市的「首位女首相」的夢雖然暫時遠去,但也不是就代表高市就沒有機會。持續累積能量、勤跑基層、甚至造訪台灣實際訪問各大政治家,高市依舊在下次的總裁選戰中有著相當大的可能。臨門一腳的女首相寶座,也許只在需一段時間便可推門登堂入室。
●作者:鄭仲嵐/駐日本東京記者。1985年生。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過去任職台灣的電視臺,現定期供稿給BBC中文、德國之聲中文與鳴人堂、關鍵評論網等台灣媒體。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