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差 有央企要求旗下公募基金員工退薪


中國股市未有明顯反彈,有央企要求旗下公募基金公司員工,退回2023年發放的超過人民幣290萬元(下同,約新台幣1296萬元)以上的薪酬。有業內人士表示,部分央企系公募基金接獲關於退薪的指導性意見,但暫沒看到官方確認相關訊息。

中國媒體第一財經26日報導,市場有消息傳出,有公募基金公司要求員工把2023年已發出超過290萬以上部份的薪酬退回,部分央企系公募基金公司已啟動退薪工作,事件引起廣泛熱議。

報導指出,近來有關公募基金公司的傳言愈演愈烈,從此前的降薪變成現在的退薪,收入很高的人可能會被要求退薪,但怎麼退、退多少還不知道。

有公募基金公司人士透露,公司內部確有收到指導意見,但目前還沒有明文規定。

澎湃新聞27日也報導,近期有市場傳聞稱,某央企要求旗下公募基金公司在6月底至8月中,退回2023年發放超過290萬元以上部份的薪酬,不論獎金的歸屬期,或是否屬於往年遞延發放的。本月初市場有消息傳出,公募基金公司2019年以後年薪300萬元以上的員工,被要求退薪。

報導指出,經記者核實,上述內容屬實,不過目前僅發生在個別公募基金公司中。

報導表示,記者向20多家公募基金公司求證,半數公募基金市場部人士均表示不知情,暫未收到監管層推出此類規定的通知。

一位公募基金內部人士稱,業內確實有部分央企系公募基金表示,有接獲關於退薪的指導性意見,但並沒有看到官方確認相關訊息。

某大型公募基金內部人士透露,非央企公募基金暫時未聽到內部任何風聲和動靜。另一位業內人士表示,若真的要退薪,估計最終會全行業一起實施。

另有某公募基金內部人士坦言,雖然其公司還沒有明確通知,但業內的傳言確實對大家工作造成很大影響。這幾年來市場回調,從業員時刻處於高壓狀態,目前面對這樣的結果,「倒也有心理預期」。

報導表示,今年4月12日,中國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完善與經營績效、業務性質、貢獻水平、合規風控、社會文化相適應的證券基金行業薪酬管理制度;堅決糾治拜金主義、奢靡享樂、急功近利、炫富等不良風氣。

該意見又要求,研究規範基金經理薪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