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救房市 專家:「以購代建」提振市場信心


中國政府推出利多政策救房市,包括提供資金支持地方國有企業收購房產,轉用於保障性住房。專家認為,這種「以購代建」模式可提振市場信心,有機會舒緩部分房企資金壓力。

中國政府日前推出4項房地產政策,市場解讀為「利多」。這4項房地產政策包括購房首付比率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下調、房貸利率取消下限,還有收購未售出房子作為保障性住房。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17日宣布,將提供人民幣3000億元(約新台幣1.33兆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鼓勵、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支持地方國有企業以合理價格收購已建成、未出售房子,用於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

中國央視19日報導引述多名專家、學者意見,直指政府推出救房市相關措施可望振興市場信心。

中央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易成棟點出目前房地場市場所遇困境。他說,房市有剛性需求,不過由於銷量、價格在下降,造成觀望氛圍。房地產交易量、價格下滑,導致開發商面臨資金鏈困境,形成一個緊縮輪迴,需要政策來打破障礙點。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政府所推政策可以助長買賣市場情緒,這與新成屋、中古屋等去庫存有直接關係,可望對房企銷售狀況、資金運用狀況發揮正面影響,提振市場信心。

地方國有企業以合理價格收購部分房子作為保障性住房被稱為「以購代建」模式,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趙秀池認為,這個政策使房企所推建案可以順利實現價值,另也增加了保障性住房供給,滿足有需求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