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小英卸任倒數/光電爭議多 綠能蒙黑影




台灣地狹人稠、地形複雜,立意良善的綠能政策,深陷與民、與林的爭地糾紛。(圖/NOWnews資料照)

[NOWnews今日新聞] 蔡政府執政進入尾聲,8年期間,能源政策以「展綠、增氣、減煤、非核」為規劃原則,繳出許多亮眼成績,卻也累積不少跳票紀錄,不僅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離岸風電風機雙雙未能達標,距離原先設定2025年發電配比調整目標「50%天然氣、30%燃煤、20%再生能源」也仍有一大段距離。

政府對於綠能發電投資龐大,2023年看守德國(Germanwatch)研究室公布的全球「氣候變遷表現指標」中,台灣的減碳成效卻在全球後段班,雖然環境部曾解釋,此項評比結果與國際減碳統計不同,故不具代表性,卻讓各界開始更加放大檢視執政黨的能源政策爭議。

針對用地取得以及產業供應狀況觀察,國內綠電供應緩不濟急,執政黨常被批「能源轉型過於躁進」,企業大喊綠電環境不友善,根本買不到「便宜又好用」的綠電。再生能源主力聚焦於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近幾年,相關開發有如一台高速列車急速行駛,太陽能板、風機於路海域的建置多處可見,為因應氣候變遷、緩解氣候暖化,發展綠能勢在必行,本是美事一樁,然而,這8年來,在推動執行過程中,光電爭議滿載,其中包括農漁民失利亂象、政商勾結、財團炒作等因素相互交疊。

台灣地狹人稠、地形複雜,立意良善的綠能政策,深陷與民、與林的爭地糾紛。為了達到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佔比20%的目標,蔡政府設定2025年風電設置6.7GW、太陽光電20GW的目標,前者分成陸域與離岸風電,後者則分屋頂型與地面行光電。其中,地面型光電在農地、魚塭、濕地、埤塘、水庫、部落等頻現爭議,台灣各地引發農漁村生存危機,其中以光電入侵中南部農地、七股光電案造成漁損以及衝擊漁民工作權、知本溼地開發光電挑戰部落傳統領域等案例,最被立委針對與社會撻伐。

此外,由於再生能源投資金額及獲取利益龐大,吸引各方人馬爭食大餅,間接導致弊案叢生。從學甲爐碴案業者不法獲利、2021年九合一大選前的88槍擊案掀光電利益糾葛,再到官員涉貪遭押、議長賄選案、綠能建設弊案等一連串重大黑金事件連環爆,當中政府深具無法有效切割黑金結構的疑慮,包含涉及土地收購、資訊不透明、饋電利益等,皆使綠能蒙上一層又一層的黑影,成為推行能源轉型的絆腳石。

蔡政府執政期間,能源轉型成效雖然有限,但付出的努力也仍具值得肯定之處,然而,光電亂象、綠能弊案背後糾葛令人震驚的程度實在無法忽視。台灣引以為傲的生環境生態遭受破壞、綠能蟑螂橫行,恐成危害台灣推行再生能源的罪魁禍首,這才是人民憂慮所在。再生能源發展乃是一場長期戰,小英政府面對弊案叢生尚無法於卸任前給予大眾完美的交代,但也給了同為民進黨執政的新政府得以借鏡的機會。



相關新聞


520小英卸任倒數/執政台股大漲13000點 分析師:只是搭上順風車


520小英卸任倒數/養的第一隻貓是牠!愛毛孩成痴 2喵4狗當家人


520小英卸任倒數/辣台妹時代落幕!非典型總統替台灣民主寫新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