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樓協會主席:台北101獨到在人本創新不停歇



「還沒走進台北101,就能感受到它反映的文化。」世界高層建築與都市人居學會(CTBUH)主席伍德近日告訴中央社,不少摩天大樓在建築設計或人文內涵層次「令人失望」,但台北101不然。

台北101建成於2004年,當年獲CTBUH(簡稱世界高樓協會)認證為世界第一高樓,並坐擁此頭銜直到被2010年啟用的杜拜「哈里發塔」(Burj Khalifa)超越。2004年獲世界最高樓認證時,台北101創下美國境外獲此頭銜建築首例。

伍德(Antony Wood)在倫敦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說,僅是這一點,就足以讓台北和台灣瞬間成為世界舞台焦點。不過,專業建築師出身、在大學任教,同時在CTBUH擔任高階職位近20年的伍德說,他的關注重點其實不在建築物本身。

伍德說,他最關注的,是台北101展現在整體空間設計和內部環境營造的「態度」。

伍德提到,全球摩天大樓往往要不是直挺挺的「玻璃盒箱」,就是為了吸睛,而在形體上做無謂的花招比拚,結果世界各地城市越來越相似,忽略在地文化特色,也忘了建築終究是為了「人」而存在。

在工程領域採用許多先進科技的台北101則不僅建築形體融入在地文化元素,在空間營造也體現對「人」的尊重,包括創全球首例、開放民眾360度參觀巨型阻尼器(避震裝置),以及挪出一整層樓作為商辦客戶的精神充電空間,並持續增設診所、超商、按摩中心等多樣生活設施。

去年,台北101獲國際健康建築研究所(IWBI)WELL健康建築認證,得分刷新WELL紀錄。

伍德說,台北101在落實「生活村」概念上,領先世界許多高樓。他強調,「從不以既有成就自滿」、「不斷自我創新」是他最欣賞台北101之處,這也讓今年邁入第20年的台北101看來永遠不老。

聽聞台北101獲邀參加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的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綠建築最新第5版本認證、可望明年順利通過,伍德問前來倫敦參加CTBUH年度論壇的台北101營運長劉家豪:「有必要這麼拚嗎?」劉家豪說:「我們必須如此。」

台北101於2011年首度取得LEED認證,隨後每個新版本的認證皆榜上有名,此次則是少數獲邀參與第5版本測試的20棟全球指標建築之一。一旦明年通過認證,台北101將名列LEED的全球推廣典範。

但台北101的野心不止於此。劉家豪在與馬來西亞、上海、香港等地標高樓高階代表同場發表的研討會上,分享台北101的「淨零排放」路徑。

台灣的政府目標是在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劉家豪告訴中央社,台北101希望在2045年、也就是比政府早5年,即達成這個目標。

他說,目前「綠電」在台北101的用電占比已超過10%;若一切順利,則預計至2035年,此占比可達近50%。台北101也正在為明年加入全球倡議平台RE100(Renewable 100,即100%採用再生能源)做準備。

由全球非營利組織「氣候組織」(Climate Group)主導的RE100倡議邀請企業參加、提出100%使用再生能源電力的目標承諾。根據RE100官網,台灣已加入的企業包括台積電、鴻海、中華電信、宏碁、華碩、國泰金控、玉山金控等。劉家豪近日也拜訪了「氣候組織」倫敦總部。

參與RE100倡議意味企業投入邁向100%使用再生能源電力的長期工程。過程中,若進度屢未如預期或因故窒礙難行,就會被RE100除名。

劉家豪坦言,台北101當然非常希望順利成為全球率先加入此倡議、並維持榜上有名不墜的單一高樓,但在「綠電」取得上,確實面臨不小壓力,特別是必須與工業界競爭。除了RE100,LEED第5版與前4版的最主要差異就在對再生能源電力的使用占比要求。

他說,台北101一向重視社會責任,期許自己在不同領域發揮示範作用,但如今對「綠電」的要求已不只是源於台北101不斷追求卓越的精神,也是回應大樓內部外商客戶在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及淨零排放的需求,且來自客戶的壓力有增無減。

根據世界綠建築協會(WGBC)資料,在與能源有關的全球碳排量中,高達39%源自建築,其中28%源自營運排放(例如供電系統),其餘11%則源自建材和建造過程。

劉家豪強調,作為台灣在國際間的地標建築、「台灣韌性」的象徵,台北101在永續發展的道路上,沒有藉口不督促自己持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