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外銷東協108億美元 超越中港躍台灣第2大接單地中央社記者劉千綾台北20日電 (2023-11-20 20:56:01)

經濟部今天公布10月外銷訂單金額,廠商下單地區改變、供應鏈重組等因素,推升東協訂單金額達108.2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新高,一舉超越中港,成為第2大接單地區;中港接單額則為106.3億美元,年增1.2%,終止連18黑。

經濟部統計處今天公布10月外銷訂單金額528.7億美元,年減4.6%,衰退幅度收斂至個位數百分比,連續14個月呈負成長。

觀察主要接單國家,美國訂單金額170.0億美元居第1大接單地區,年減1.4%,以資訊通信產品減少7.6億美元、年減12.0%較多,其次為電機產品減少1.8億元、年減 25.6%;電子產品增加8.4億美元、年增13.3%,抵銷部分減幅。

東協訂單5月首度超越歐洲,10月金額更達108.2億美元續創新高,並首度超越中港,躍升為第2大接單地區,年增94.9%,更創下自2010年2月以來最大增幅,以資訊通信產品增加41.8億美元、年增525.1%較多。

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分析,東協訂單成長主因為今年3月開始,廠商從原先的歐洲改為從東協下單,加上消費性電子新品及年底旺季備貨潮挹注,今年第4季為高峰期,因此推升10月訂單暴增。

全球供應鏈重組浪潮襲來,黃于玲表示,推升東協訂單成長的部分因素也來自供應鏈轉移,近年在美中貿易戰、疫後供應鏈重組帶動下,生產基地移至東協等國,也提升台灣來自東協的訂單需求。

此外,中國大陸及香港訂單金額106.3億美元,年增1.2%,結束連18個月負成長。黃于玲分析,中港接單以資訊通信產品增加1.6億美元、年增15.5%較多,其中電競、人工智慧(AI)需求推升筆電和顯示卡等產品需求,消費性電子產品備貨潮也帶動光學器材成長。

黃于玲指出,10月中港訂單翻正,主因為年底消費性新品的備貨期,以及電視面板需求回穩、價格提升,加上去年中國清零政策致低基期因素。

至於中港訂單未來動能,黃于玲表示,中國出口減幅雖逐步縮小,但仍為負成長,且內部零售業並未出現報復性成長,表現溫和;整體而言,仍須視中國內需和外貿、及全球終端需求是否回溫。

歐洲方面,10月訂單金額76.5億美元,年減45.8%,以資訊通信產品減少42.0億美元、年減50.8%較多。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43238.68 -507.77 -1.16%
以太幣ETH 2332.75 101.09 4.53%
瑞波幣XRP 0.641646 0.00 0.21%
比特幣現金BCH 245.43 0.88 0.36%
萊特幣LTC 73.57 1.15 1.59%
卡達幣ADA 0.456609 0.01 3.21%
波場幣TRX 0.103954 0.00 -0.81%
恆星幣XLM 0.125186 0.00 -0.20%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