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大排行榜 揭開企業賺錢新趨勢 ( 財訊 文/郭庭昱.圖/本刊資料室)
1000大企業出列,最低門票290億元,過去3年,經濟從酷熱、極寒、到正常,哪些企業市值成長最快、最會賺錢、獲利成長最快,哪些企業又能創下2007年來獲利新高,或者連續3年獲利成長3成,對投資人極具參考性。
從2007年全球經濟盛世,到2008年金融風暴、景氣急凍,2009年療傷止痛再出發,無論是國家、或是企業的競爭力均重新洗牌。這3年來的商業環境,好像從赤道到北極,既要在豔陽下競賽、揮汗前進;也必須在風雪肆虐下、蟄伏過冬。
也因為環境的考驗,從極熱到酷寒,最容易看到企業的生命力,觀察過去3年的變化,對於預測未來,也格外具有參考價值。《財訊》雙週刊今年首度推出《兩岸三地1000大企業投資排行榜》,就是要從國家、產業、企業的變化,釐清未來投資趨勢。
首先,在以4月29日收盤價換算的三地上市公司總市值排名,在1000大企業當中,總市值達新台幣168兆元(以下同),而三地的GDP總值,約為180兆元,也就是說,1000大企業總市值,大約占了三地GDP的9成,極具有代表性,而這個比重在先進國家並不算高,表示股市還有成長的空間。
台灣公司勢單力薄
要擠進1000大企業,市值的門票是290億元,台灣做中小尺寸面板的勝華,正好排名第1000名,而此次進榜的台灣公司僅118家,逐年下滑當中,主要因為近年IPO(新上市公司)家數少,且缺乏大型公司,但中國及香港的IPO卻是全世界最繁榮之處,經常有大型、或高成長企業掛牌,將吸引全球資金的注意,基於此,投資不能只看台灣,中、港也是高成長之所在。
台灣在1000大家數比率為11.8%,但市值比率只有9.7%,稅後純益比率7.2%,顯示出整體獲利能力待加強。此外,台灣大型企業中,有面板、DRAM等景氣波動極大的產業,侵蝕了總獲利的數字。再從營收比率來看,台灣公司占1000大總營收達17%,代工業者貢獻不小,這些「保5」邊緣(毛利率不到5%)的企業,也同時拉低台灣企業獲利能力。
反觀香港,則完全不同,上市企業有大半是中國公司,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移動等全球最大的公司齊聚,雖然香港公司家數僅29.9%,但市值比率卻高達60.8%,成功地做為外資投資中國公司的窗口,金融服務、地產、中國概念成為港股最大賣點,值得注意的是,香港上市公司占1000大獲利的比率高達71.8%,更是較上榜家數、市值比率為高,表示港股是「真正買得到企業獲利」的市場,加上IPO量大,股市活力十足。
香港公司最會賺
中國則是上榜家數最多的公司,且速度十分快,尤其上海打算朝國際金融中心之路前進,近年已經將多家國企股引導回A股掛牌,就連中移動這種紅籌股,也要去A股掛牌,若下半
年?豐控股在上海的國際板掛牌,當然是為中國股市的國際化打響第一炮,大大增加曝光度,當然,從人民幣兌換,到對外資的限制等,中國金融市場都要逐步開放來配合,否則仍難以吸引外資。
此外,過去3年經營環境嚴苛,若能連續3年獲利皆成長30%,都是競爭力極弘的公司,但在1000大企業中,台灣僅1家洋華上榜,本刊特以所有上市櫃、興櫃公司為樣本搜尋,共
找到9家公司,分別為洋華、佳格、黑松、潤弘、亞諾法、系微、華電、夆典、仲琦,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