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幣保單3月銷售回神 首季保費卻寫5年新低




美元利率遲遲不降,衝擊外幣保單銷售。從金管會最新外幣保單銷售統計來看,受惠2月農曆春節連假,保費遞延到3月入帳的加持,帶動3月外幣保單新約保費收入來到新台幣262.29億元,為今(2024)年次高,但今年第1季整體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僅740.37億元,占全體保費的比重為41.4%,寫下近5年同期最低水準。

由商品類型分析,今年第1季外幣投資型保單貢獻93.02億元,占比約13%;外幣傳統型保單挹注647.35億元,占比87%。金管會表示,外幣保單買氣不如以往,主要和美國仍未降息有關,市場資金移作其他高利投資,像是債券或高利存款,因此外幣投資型保單買氣未顯著加溫。

再從金管會近6年首季的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比重來看,今年為41.4%,而2023年為42.42%、2022年為62.05%、2021年為59.49%、2020年為52.53%、2019年為39.36%,顯示今年第1季僅優於2019年,跌至近5年同期新低。

目前國內市面上外幣保單主要分為美元、澳幣及人民幣3種幣別,又以美元保單為大宗。今年第1季美元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23.23億美元,年增3%。其中美元投資型保單僅賣出2.79億美元,年減41%,占比約12%;美元傳統型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為20.44億美元,年成長14%,比重約88%。

在澳幣保單方面,今年首季新契約保費收入0.3億澳元、年升30%,主要是澳幣傳統型保單大賣0.17億澳元,暴增1.43倍所貢獻;反觀澳幣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僅0.13億澳元,年墜19%。

至於今年Q1人民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為人民幣0.24億元、年跌25%,尤其投資型保單買氣續呈衰退,第1季新契約保費收入人民幣0.18億元,年降31%;傳統型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人民幣0.06億元,則與去(2023)年同期相當。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