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否認太陽能產能過剩 稱舊有產能需退出市場


中國太陽能產能過剩,業者獲利嚴重下滑之際,中國國家能源局今天公開否認新能源產能過剩,但坦承太陽能舊有產能仍有較大規模,需要逐步退出市場,表示將規範太陽能發電產業秩序,避免低端產能重複建設。

據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國新辦20日下午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記會,邀請中國國家能源局長章建華率有關官員介紹情況,並答記者問。

針對歐美指中國新能源產能過剩,出口衝擊國際市場,章建華稱,中國的新能源行業是在開放競爭中練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進產能,不僅豐富了全球供給,緩解了全球通貨膨脹壓力,也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新能源產業不存在所謂的「產能過剩」問題。

他說,以太陽能為例,一方面現在全球太陽能行業進入了景氣發展週期,企業擴產積極性高。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測算,為了實現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2030年全球太陽能累計裝機量將超過54億瓩,是2023年全球累計裝機量的近4倍。所以,發展的前景是非常看好的。

章建華提到,中國太陽能行業上游是以民營企業為主體,企業競爭充分,出於對未來市場的樂觀預期,企業紛紛選擇擴產。另一方面,新技術反覆運算、舊有(落後)產能退出尚需時間。

他指出,太陽能產業的技術進步速度非常快,2023年以來,新技術路線趨於穩定,整個產能設備投資成本大幅下降,企業不斷投產先進產能以維持整個市場競爭力,與此同時「舊有產能仍有較大規模,需要逐步退出市場」,新舊產能在技術路線轉換期共存也推高了行業總產能。

章建華並指出,部分企業核心競爭力有待提高,在整個行業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部分企業由於缺乏持續優化工藝、改造升級生產線的能力,也逐漸失去了市場競爭力。

章建華說,下一步,國家能源局將採取積極措施,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規範整個太陽能行業的發展秩序,推動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據發布,彭博新聞社記者提問:「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一直在要求政府進行干預,以控制該行業新產能的增加,政府會採取什麼措施支持該行業?」。

中國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長李創軍表示,將會同相關部門組織行業協會適時發布產業規模、產能利用率和市場需求等訊息,合理引導太陽能上游產能建設和釋放,避免低端產能重複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中國太陽能產業正面臨產能過剩、獲利嚴重下滑的困境。

陸媒鈦媒體今天指出,今年第1季的太陽能新增裝機量達46GW(百萬瓩),比去年同期大增36%。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各家廠商的第1季財報,能夠真正實現盈利的寥寥無幾。在新一輪的產能擴張中,幾乎所有企業都成了行業無序擴張的受害者。各環節的產能,嚴重超過了當前的裝機需求,這種增長並非均衡,導致價格競爭加劇,庫存高漲,企業利潤空間備受擠壓。

中原證券發布研報指出,今年第1季,太陽能概念股總營收人民幣2581.16億元(約新台幣1兆1512億元),年減16.72%;淨利潤82.46億元,大幅下滑80.58%。盈利能力呈持續下滑態勢,短期仍難有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