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育力城市大調查 台中市總排名、食安衛生雙勇奪「六都第一」






(記者林明佑/台中報導)《食力》今(12)日公布最新「食育力城市大調查」,台中市榮登六都第一,更是六都中唯一登上四星榜單的城市,全國排名躍升10名、進步幅度居全國之冠;其中,「食品與衛生」面向表現尤為突出,創下六都第一佳績,顯示市長盧秀燕積極捍衛市民食安,成果獲得肯定;而在「食育推廣滿意度」排名,台中市也搶下六都第一;其他各面向表現亦可圈可點,排名皆遠勝過往成績,刷新台中歷史新紀錄。





根據「食育力城市大調查」結果,台中市在「食安與衛生」面向表現卓越,「食品衛生查驗不合格率」全國最低,「確實實施追蹤追溯之餐飲業者比例」則為全國最高。此外,台中市在「教育與文化」面向中,「食米學園計畫之學校比例」排名第3;在「農業與環境」面向中,「環境部首惜廚師甄選活動、永續農村農業體驗活動提案競賽獲選數、環境知識競賽決賽得獎數」等指標均位居一、二。





台中市政府說明,為維護民眾食安,中市率六都之先成立食品藥物安全處,並建置食藥安智慧雲,整合資料庫納管食品業者,落實輔導與稽查管理,登錄業者達9萬3,495家次,為全國最多。在盧市長支持下,食安處添購純鍺偵檢器及高階儀器設備,導入食安智慧行動稽查,鎖定風險業者強化稽查抽驗,112年查驗8萬3557件,量能全國第一。


中市府指出,市府也重視學校午餐及食農教育工作,聘有84位校園營養師認輔全市358所公私立學校,並協助推動全市學校午餐菜單審核、輔導訪視、健康飲食教育及食安稽查等;另定期執行跨局處校園午餐聯合稽查作業,抽驗學校午餐菜餚及相關食材,並主動公告檢驗結果。


此外,也鼓勵學校午餐從業人員不斷精進成長,繼2023年第六屆台灣學校午餐大賽,由市立五權國中及北區賴厝國小分獲冠軍及食育教學卓越獎後,今年第七屆台灣學校午餐大賽,市立清海國中亦勇奪冠軍,同時獲得食育教學卓越獎及創新交流獎,另南屯國小也拿下季軍、國際評審獎及里仁蔬食真味獎,展現台中市學校午餐廚房工作人員的優秀廚藝。


市府表示,在食農教育部分,教育局自106年啟動台中市校園食農教育總體計畫,以3年為一期持續滾動修正,目前已進入第三期總體計畫,並補助學校經費於校園中推動農事體驗課程;另也鼓勵各校參與各項食農教育推廣計畫,如農業部農糧署辦理「112年推動食米學園計畫」,台中市即有北屯區東光國小等7校獲農糧署經費補助,後經農糧署評鑑,北屯區東光國小獲評績優學校及西區忠孝國小獲評教學潛力學校。


此外,在今年2月22日營養師節,教育局與農業局攜手合作,推動「校園午餐柑橘入菜計畫」,讓學生吃到在地履歷茂谷柑,同時透過校園營養師進行餐前飲食教育,培養孩子「吃在地、食當季」的永續精神。


在農業與環境方面,市府指出,為推動田間友善資材,減少農藥及肥料使用,農業局推動作物有害生物綜合管理(IPM),包含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及合理化施肥管理,輔導農友使用害蟲誘引劑、友善環境植物保護資材、國產有機質肥料、微生物肥料等多元化之防治策略,並透過豐收計畫聘請專家學者及設置植物醫師,加強推動IPM,以降低化學農藥暴露風險。


不僅如此,農業局也加強抽驗,不定期至學校廚房、團膳或食材供應商等執行學校營養午餐食材抽檢,每年170件,為學童飲食把關;並辦理田間及集貨場的農產品農藥殘留抽驗檢測,每年抽驗1,000件,及台中果菜批發市場對到貨的各項蔬果抽樣檢驗,112年採檢量為9,799件,防止不合格農產品流入市面。


另為推動永續農業,農業局推動有機驗證加碼補助、有機米入校園,引領台中市有機及友善農業耕作面積逐年增加,有機農業驗證面積自110年389公頃、上升至112年531公頃,成長36%。農業局將持續輔導提升農村體驗業者的特色與服務量能,展現台中在地農業結合人文地產景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