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併緩慢 惠譽:限制銀行業評分上調空間




近來金融併購傳聞不斷,惠譽信評今(7)日表示,整併緩慢限制台灣銀行業經營環境評分的上調空間。(圖/NOWnews資料照)

[NOWnews今日新聞] 近來國內金融併購傳聞也不斷,包括中信金控有意合併新光金控、永豐金控併購京城銀行等,只是,台灣最近一次銀行併購是發生在2022至2023年間富邦金控與日盛金控之間的併購交易。惠譽信評今(7)日指出,鑑於台灣銀行業或將維持高度分散的市場結構,並抑制銀行提高獲利、提升資本水準的能力,這也會限制可能上調台灣銀行業經營環境評分空間。

惠譽最近一期的預測顯示,台灣人均GDP到2025年將超過35000美元,這可能導致惠譽依據其《銀行業評等準則》將該地區隱含經營環境的評分上調至「aa」評級類別。然而,台灣銀行業「a」的經營環境評分受到結構性因素的限制,包括行業分散度高且競爭激烈。故即使台灣的隱含經營環境評分升至「aa」評級類別,前述的限制因素應仍會降低銀行業在中短期內獲得更高經營環境評分的可能性。隱含經營環境評分是銀行業授評經營環境評分的關鍵驅動因素。

惠譽分析,假設台灣的經濟及利率環境未發生變化,任何上調台灣銀行業經營環境的評分很可能需要行業的競爭格局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上述狀況與亞洲其他已開發市場的同業類似,如韓國及日本,這些國家的經營環境分數同樣獲得「a」評級類別,且受到當地銀行業面臨的各種結構性挑戰的限制。

台灣最近一次的銀行業併購案例是2022至2023年間富邦金與日盛金之間的併購交易。惠譽認為,這次交易前,兩家銀行子公司存款市占率合計為5.7%。 此等規模的併購案不會對該行業高度分散的特性產生實質性影響。而在未來5年左右的時間內,不太可能發生公股銀行等大型併購,主因潛在的政治、勞工等因素。

惠譽對台灣銀行業的經營環境評分展望為穩定,主要惠譽預期,在未來2年內有利的經濟環境將支撐台灣銀行業穩定的資產品質表現。近年來,台灣本地銀行高度集中於房地產相關貸款,引發了相關潛在信用風險的擔憂。

不過,惠譽認為,自2020年以來趨嚴的監管和預防措施,提高了部分房地產貸款的風險權數以及限制貸款成數,這有助於抑制房地產貸款的成長。截至2024年第1季,房地產曝險佔國內貸款的比重已從2021年46.1%的高點緩降至45.3%,因此,惠譽預期房地產相關曝險和資產表現因素將不會影響對台灣銀行業經營環境的評估結果。

此外,在過去5年期間,台灣銀行的海外曝險占銀行系統資產的比例保持穩定,但地區的分布發生了明顯的變化。2018至2023年之間,美國的資產曝險佔總海外曝險比例從19%升至29%,而中國的資產曝險則從17%降至10%。前者曝險主要包括投資等級的中期美元債券,以及對營運全球業務的台灣企業提供貸款。

惠譽表示,未來幾年內銀行業的海外曝險可能小幅攀升,且以中國以外的地區為主,海外曝險並未改變目前台灣銀行業經營環境的評估結果。例如截至2023年底,中信銀行和上海商銀的海外資產占比分別為46%和45%,而銀行業系統平均占比為18%,但2家銀行的經營環境評分與受評同業相同。

而來自經營環境評分相對較高的已開發市場的曝險抵消了新興市場的曝險,因此,加權平均或綜合評分不會與台灣的經營環境評分有顯著差異。若銀行業大幅增加新興市場曝險,則可能對惠譽的台灣銀行業經營環境評估造成壓力,但這並非惠譽的基礎假設。



相關新聞


現金殖利率近5%!京城銀通過配發3元股利 談併購會兼顧3方權益


永豐金通過發1元股利!小股東關切是否併京城銀 總座給答案


元大金股東會通過發1.3元股利 對併購保持開放及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