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長:看好半導體優勢持續50年 AI應用結合生技發展


供應鏈重組趨勢下,台積電等赴海外布局,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半導體先進製程的研發會留在台灣,「先進製程不會移到海外」,未來50年持續發揮半導體優勢,並在AI晶片和伺服器產業占有領先地位,未來將聚焦AI應用,像是結合生技發展大健康產業。

此外,中國日前在台灣周圍進行「聯合利劍-2024A」演習,媒體關切是否衝擊外商投資信心。郭智輝表示,台灣在半導體產業具有極大優勢,吸引國際大廠紛紛來台投資設立資料中心,且世界上的AI晶片主要為台積電生產,國際客戶不斷下單,台灣半導體生態會持續成長,台灣不用擔心中共軍演。

經濟部今天舉辦部長媒體見面會,由郭智輝率領3位次長陳正(示其)、林全能、何晉滄以及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說明工作重點,並接受媒體提問。

郭智輝表示,台積電、聯電等大廠前往海外布局,代表國力延伸,尤其台灣在半導體先進製程領先,全球有9成先進半導體為台廠生產,其中海外設廠的產能占比小,「先進製程不會移到海外」,且先進製程的研究發展會留在台灣,業者赴海外設廠主要是接近客戶和市場、並使用當地資源。

媒體關切台灣產業是否偏重半導體發展,以及未來產業政策。郭智輝回應,台灣這50年在半導體產業帶動下,創造經濟成長,未來50年台灣也將憑藉半導體產業優勢,持續引領風騷,尤其是AI晶片、伺服器產業。

郭智輝指出,台灣半導體製造能力優於其他國家,且AI伺服器有8、9成在台生產,這2大優勢使台灣半導體產業居於全球關鍵地位,未來將著重發展AI應用,包括結合AI技術與生技、生醫,發展大健康產業,可以協助早期發現、精準治療,同時延長國民壽命。

全球供應鏈重組浪潮下,國際企業提出「台灣加一」(Taiwan plus one),以分散風險,對此郭智輝坦言,由於台廠掌握關鍵技術,「台灣加一」有難度。而台積電前往日本、美國和德國生產,海外產能占比約10至15%,經濟部也會協助相關供應鏈移動,接近客戶生產的同時,擴大合作夥伴。

郭智輝表示,除了推動AI和半導體產業,也聚焦發展無人機、資安、高階ICT產業,台灣本來就有供應鏈優勢,從今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觀察,「越來越多國外廠商和台灣合作」,台灣不用擔心中國軍演。

兩岸貿易依存方面,陳正(示其)表示,兩岸貿易是全球貿易的一環,也是互惠互利供應鏈,政府政策目標為維持兩岸經貿穩定,另一方面,也會努力分散市場,效果顯著,台灣出口至中國占比已降至約3成,會持續推動分散市場,強化經濟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