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投公司陷融資困境 轉型國企發境外債望解套


據中國媒體報導,中國各地城投公司融資陷入困境,部分城投公司透過收購、合併公司資產、成立新公司等方式達到轉型國企標準,試圖避開城投身分,以國企名義融資,或發行無須向國家登記的364天境外債籌資。

據中國媒體南方週末報導,今年以來,中國各地的城投公司紛紛轉型,透過新設立公司或改名等方式轉型成產業類國企。

據商業查詢平台天眼查數據顯示,自2024年元旦至5月20日,中國各地新成立的400多家國有企業中,名字或業務涉及產業投資、產業發展的企業數量共有75家。

該報調查發現,中國多地城投公司轉為產業類國企,原因在於各地城投公司融資陷入困境,轉型為產業類國企可避開城投身分在公開市場融資。

任職於山東一家城投公司的張彬(化名)表示,新成立的產業類公司會由國資控股,與城投平台之間沒有股權關係,但還是由城投公司負責實際運營。

他指出,因融資受限,集團今年新成立一家產業投資公司,將上百億的經營性資產移轉到新公司,用來融資,產投公司正在評級,基本能拿到AA+評級,然後發債。

不過城投公司想轉為產業型國企仍得達到一定要求。多名城投業者表示,按現行政策規定,滿足「335指標」後,才能被認定為產業類國企,從而提高發債成功率。

「335指標」指城投非經營性資產(城建類資產)占總資產比重不超過30%,非經營性收入(城建類收入)占總收入比重不超過30%,財政補貼占凈利潤比重不得超過50%。

上海一家融資租賃公司員工表示,為滿足「335」指標,部分城投企業會透過收購上市公司、合併上市公司資產、成立新公司等方式,以降低城建類資產比重。

除了轉型為產業類國企外,許多城投公司將目光放在發行364天境外債,以擴大融資規模。

364天境外債,為發行時間在一年內的境外債券。依中國政策規定,發行一年期以下的境外債,無需向中國國家發改委申請備案登記,成為多數城投公司籌資的另一解方。

過去兩年,364天境外債的主要發行對象是城投平台,債券種類為美元債。據中誠信國際研報顯示,2022年,中國全國364天境外債共發行人民幣122.76億元(約新台幣544億元),其中城投占26.89%;2023年發行419.10億元,城投比重69.21%。

今年在監管要求下,364天境外債逐漸淡出城投市場。今年第一季,中國全國僅發行2檔城投公司的364天境外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