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地緣政治效益延伸 樂觀看第3季旺季


長榮海運今天召開股東會,總經理吳光輝分析海運市況,今年運力仍供過於求,但地緣政治效益從第1季延伸到第2季,可樂觀看待第3季旺季,但實際暢旺程度仍待時間證明。

觀察長榮2023年各航線占營收比例,美洲線占比42%,歐洲線26%,亞洲線19%,其他航線13%;長榮表示,目前各航線裝載率在9成以上。

長榮指出,今年北美年度合約運價呈微幅上漲趨勢,長約貨量占比約5到6成;歐洲線長約價格依合約談判時程而有不同的上調幅度,長約貨量占比約2成。

談到營運展望,吳光輝表示,從國際運價指數可觀察到市場供需關係變化很大,但長榮收入起伏卻不會很大,主要就是透過長約求基本量,達到風險控管機制,「海水退去之後,我們(長榮)還存在」。

有股東關心紅海事件對運力的影響,吳光輝表示,紅海事件不只造成歐洲塞港,連運轉效率高的新加坡也開始塞港,導致歐洲線空班很多。外界以為航商故意控管運力,但當前是高運價環境,航商沒道理控管運力;而在市場有效運力減少下,長榮將持續調整船隊,提高整體營運韌性來因應。

針對長榮採取造櫃而非租櫃,吳光輝說明,第1季就留意到紅海事件導致航商繞行、巴拿馬運河乾旱等問題,市場因船期拉長而面臨缺櫃問題,長榮以造櫃因應,主要是租櫃每次租期約5到7年,但整體航運市場結構其實不佳,而紅海事件、巴拿馬運河乾旱是短期影響因素,若相關事件落幕、運價拉回,後續如何因應是長榮必須考量的部分,而造櫃殘值比租櫃高也是考量因素之一。